本文主要参考于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本都王国
本都(Pontos)一词在希腊语中意为“海”,王国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及黑海东南沿岸,今属土耳其,于米特拉达梯一世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的一片混乱中创建。公元前115年,在米特拉达梯六世的统治下,本都走向了最鼎盛的时期,成为小亚细亚最强大的王国。
米特拉达梯是一位极具能力和野心的国王,多年来积极筹备财富和军队,以图实现创建自己帝国的愿望,公元前92年,邻国比提尼亚王国和卡帕多西亚王国因王位争夺发生内部纷争,米特拉达梯趁机分别安排了亲信坐上了两国的王位。被驱逐的两国王室成员向罗马控告,罗马涉足仲裁,米特拉达梯迫于大国罗马的压力,只好收手。
好景不长,罗马与意大利人的同盟战争爆发,米特拉达梯认定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趁罗马无暇顾及之时,悍然率军西征,三十万本都铁骑踏上了比提尼亚和帕加马的领土,帕加马早已是罗马的行省,所以米特拉达梯这无疑是对罗马的正面叫板。
然而,米特拉达梯没有料到的是,同盟战争不到两年便结束了。
兵权之争
结束同盟战争后,罗马开始着手解决本都的问题,同盟战争中战功显赫的苏拉被委以东征之任。然而,迎来67岁的老将马略,更希望这个出征的人是自己,尤其不应该是苏拉。
两位大将的这种矛盾,在当年的护民官的搅和下,变得更加复杂。这位护民官为争取更多的拥护者,把拉拢目标对准了马略及其广大的支持者们。最终,在平民大会上,他除了顺利通过了自己的法案,最关键的是,他把东征兵权从苏拉手上拿给了马略。
这一结果立刻引发了两派的流血冲突,苏拉于混乱之中不得不逃离了罗马,跑到了之前为东征而募集军队的地点。苏拉无法容忍这个结果,尤其是名誉的侮辱,他号召将士们一起为他夺回属于自己的尊严。这些将士们大部分都是曾与苏拉一起参与同盟战争的热血男儿,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被一些历史学家所诟病的“私家军”,没错,他们确实已形同苏拉的私家军,为了挽回“老板”苏拉的名誉,3.5万名将士跟随苏拉踏上了谁也想不到的征途。
身在罗马的马略,做梦也不会想到,作为罗马执政官的苏拉,会率军攻打自己国家的首都。苏拉确实这么做了,面对毫无防范的首都,几个小时内苏拉便控制了首都的局面,马略逃亡伊特鲁里亚,那个护民官被苏拉砍下头颅放在罗马广场示众。
还没等罗马市民反应过来,罗马历史上的第一次武力夺取政权就已经结束了。苏拉在罗马广场召集公民,陈述了实际非常勉强的使用武力的原因,接着就立刻废除那项剥夺他兵权的法案,就是公元前287年开始一直施行的《霍滕修斯法》,该法案规定平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可直接成为国家政策。
同时,马略也被列入“国贼”的名单,身在伊特鲁里亚的马略,不得不又逃亡非洲,开始了凄惨而屈辱的逃亡生涯。
马略归来
东方传来了更加危及的军情,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在占领了罗马行省帕加马领土后,开始大肆屠杀当地的罗马人和意大利人,打出了“把希腊民族从罗马暴政下解放”的旗帜,大城市雅典也被其煽动,希腊全境都充满了反罗马的气息。
做出了“进攻罗马”举动的苏拉,骨子里依然还是一位沉着冷静的政治家,他还没来得及安排罗马政局,便优先带兵准备出征东方。出征前,他把下一年的执政官秦纳约到卡匹托尔山,在最高神朱庇特神庙中,让秦纳宣誓遵守苏拉之前的所有提案。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自己强行发动的政变,却要求别人宣誓遵守,更有意思的是,苏拉刚率兵离开罗马,秦纳就违约了。
不知为何秦纳会突然站在了马略这一边,或许之前就是马略的隐蔽支持者吧,不管怎样,秦纳开始为马略平反,并否定了苏拉之前的法案。但这些提案遭到了另一位执政官的否决,此事还引发了武力冲突,败北的秦纳不得不逃出罗马。
这对马略来说绝对是好消息,他立刻带领六千名士兵杀回了罗马,与苏拉不同的是,马略将这次进攻视为了对自己屈辱的复仇。不管是苏拉的同党,还是当时对苏拉政策没有反对的无关人士,都进入了通缉令。
这是一场持续了五天五夜的杀戮,两位执政官均被杀害,元老院议员遇害者多达五十人,“骑士阶级”人士超过一千人,还有各个阶层的诸多人士。罗马广场的讲坛上,已经放不下了更多的头颅。
随着马略的泄恨杀戮告一段落,罗马总算平静了下来,马略和秦纳成为了下一年的执政官。
仿佛就是要用这样一段杀戮作为与这个世界的告别礼,公元前86年1月13日,马略任期开始的第13天,这位老将与世长辞,享年70岁。
本都之战(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
罗马新一轮的政变结束之后,苏拉的处境变得很尴尬,因为秦纳宣布解除了苏拉的职务,并将之驱逐出境,这让在东方作战的苏拉,变得无名无份,孤立无援。
然而他是苏拉。登陆希腊后,第一件事就是拿下要地雅典,雅典地势优越,即使他们军事上再软弱,城池沦陷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攻打雅典还必须用到海军,苏拉派手下卢库鲁斯出去寻求海军,但此时可提供海军的同盟国,如埃及,也已经因为罗马近五十年的“迷失”状态,而选择观望。不过,苏拉最终还是用陆军强行攻下了雅典。
解决完雅典事宜时,浩浩荡荡的本都军队已经进入希腊领土,苏拉紧接着挥师北上,在底比斯西北方向的一个平原与本都军相遇。本都军步兵10万,骑兵1万,战车90辆,摆满了平原。对面的罗马军队只有2.5万名重装步兵和5000名骑兵。本都军威空前。
战斗打响,苏拉迅速冲锋抢占先机,本都的战车如同扎马战役中汉尼拔的象群,转身不便,灵活性极差,很快被灵巧的苏拉军避开。而在面对看似密不透风的本都重装步兵时,苏拉瞄准了对方部队的薄弱的侧面。步兵布阵,侧翼往往都很脆弱,弥补这一缺陷的则是骑兵,但本都的骑兵依赖数量优势一直猛追猛打,被苏拉的骑兵引入圈套,这样本都步兵的侧翼就暴漏了出来。
这是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军队与罗马军队的第一次交锋,本都战死和被俘者多达10万,而罗马方死伤甚少,罗马完胜。
数月之内,本都军和罗马发起了第二次会战,又是苏拉完胜。而此时,罗马派出的正规军也已到达小亚细亚,开始攻打本都,前面说到苏拉已经被罗马解除职务,而这次派来的正规军就是取缔苏拉,正式前来攻打本都的罗马军队。
本都与罗马正规军的第一次会战中又一次失利,面对罗马这两方面势力,本都只能选择讲和,讲和对象是更强的一方,苏拉。谈判获得了成功的结果,米特拉达梯撤离了军队,并将其70艘战船全部交给了苏拉,这样以来,苏拉最为薄弱的海军力量立刻得到了大幅增强。
本都问题得以解决,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罗马“正规军”的问题,苏拉并不想在境外打起内战,他的方式更加巧妙,他将营地驻扎在罗马“正规军”眼皮底下,在修建战壕的悠闲日子里,苏拉的士兵逐渐和他们的“对手”往来甚密,大家都是同胞,而且此时看起来也没有交战的趋势,时间一长,“正规军”的士兵大都投奔了苏拉,自知无颜回国的“正规军”指挥官,在帕加马的宙斯神庙选择了自尽,就这样,秦纳派去削弱苏拉的军队,反而全数被苏拉吸收掉。
苏拉归来
秦纳是一位老道的政治家,在他独裁的三年间,罗马的形势还算很稳定,也正是这个时期,秦纳将他刚完成“成人礼”的女儿嫁给了时年16岁、后世成为大英雄的凯撒。
但秦纳不是一个优秀的军队指挥官,也不是一个幸运的人,在面对日益壮大的苏拉势力,他错误的采取了离开罗马本土、前往希腊进攻苏拉的做法,也正是在这一场混乱的军事组织中,一次意外事故让秦纳丢掉了性命,此时的路奇乌斯·科尔涅利乌斯·秦纳(Lucius Cornelius Cinna)尚未满五十岁。
秦纳离去的第二年,即公元前83年,苏拉将小亚细亚一带的事务全权交给了他最信任的手下卢库鲁斯,自己率军横穿希腊,渡过亚得里亚海,从意大利南部城市布林迪西登陆意大利。
苏拉的北上之路并不顺畅,迎击他的罗马军数量十分庞大,这些军队中,大多都是秦纳政策下的“新公民”(秦纳的政策中,将新成为罗马公民的意大利人赋予了与“老公民”完全同等的权利),这些“新公民”显然不愿失去刚得到的权利,选择极力反抗苏拉。
秦纳的反对者也就自然变成了苏拉的支持者,高卢地区驻军总司令率两个军团南下投奔了苏拉,父兄均被马略杀害的克拉苏(后世的三巨头之一)也从西班牙赶回,父亲也被马略杀害的庞培(后世的三巨头之一),虽只有23岁,但大地主世家出身的他,竟然带了自费的三个军团来到了苏拉身边。
这是一场持续了两年、殃及意大利全境的战争,公元前82年,以苏拉的胜利而结束。接下来,56岁的苏拉开始了横扫政敌的新一轮战斗。
一场政治大清洗开始。值得留意的是,这次的肃清名单中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名字——凯撒,他作为马略的内侄、秦纳的女婿,很自然的也进了名单,庆幸的是,在很多人的求情下,苏拉还是放过了这个青年。尽管如此,苏拉还是要求凯撒与其妻子离婚,其实就算自费带来三个军团的庞培,也被要求离婚,庞培也接受了这安排,但凯撒不是庞培,他回绝后,逃往了遥远的小亚细亚。
苏拉改革
再无后顾之忧的苏拉,如愿当上了独裁官,并开始了他的大规模政治改革。从他的改革中可以看出,苏拉本身还是属于一个保守者,崇尚以元老院为主体的政治结构,他的改革大幅增强了元老院的力量。
在所有的改革都付诸实施后,公元前80年年末的公民大会上,独裁官苏拉宣布辞去独裁官职务,回归为一个普通罗马公民。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料到的举动,其实只要他愿意,他可以一直担任独裁官,大权在握,他能够完成任何他想做的事。所以可以断定的是,这确实是他真心的决定,这也为他在后世赢得了极高的评价。
苏拉改革的目的就是巩固“少数领导制”原则下的共和政体,如果他长期担任独裁官,无疑也就是与这个原则背道而驰。所以若要真正实现改革,辞去独裁官也是必然的选择。尽管此举着实为苏拉迎来了不少的喝彩,但这也已不是他所刻意追求的了。
58岁的苏拉在那不勒斯的海滨小城,过起了隐居生活,在他的回忆录中,他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运气,并将 Felix (被幸运眷顾的人)放在了姓名之后,全称变为了:路奇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苏拉·菲利克斯(Lucius Cornelius Sulla Fe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