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哎呀!这个书读不进去,完全不懂内容在讲什么……”或者说:“这种故事也有人喜欢?太无聊了吧!”
这种场景是否似曾相识呢?如果不是读书方法有问题,那么对着公认是经典的书发出这种感慨的人,十有八九是不了解作者所处的文学流派。
在文学历史上,不但流派繁多,而且有些流派甚至针锋相对。比如日本近代文学,就有白桦派、耽美派、新思潮派、新感觉派,甚至还有无赖派……每个派别的文学作品在叙述风格上各有侧重,有的人觉得某一派有意思,也有人觉得它就是垃圾,完全不能代表群众的生活的内心思想。
这种文坛上的争论,就算是在现在也屡见不鲜。我们提到作品派别问题,并不是说谁好说谁不好,而是指出一个很鲜明却又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如果你不认同某一文学派别的立场,那么你会很轻易就排斥相关作品,这种情况下自然会打击看书的积极性。
结论既然出来了,那么只要对症下药就好了。我之前一向不建议别人拿着书单就开始看书的原因,就有这一点。别人的书单中如果推荐了经典小说,在看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小说作者的派别和立场,越是有特点的作者,立场越鲜明,想法也越激进,提前了解他所处的流派自己是否认同,这对后续能不能把书读下去、理解透彻有些很深的影响。
因此,看书不看流派,看不进去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