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读后感:《认知觉醒》第一章:大脑——一切问题的起源。
1、这一节对我触动最大的点是:高级理智脑与本能脑、情绪脑各自的特点,以及自身优势和劣势。
理智脑: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它富有远见,善于权衡,能立足未来获得延时满足。它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太弱小。如果说情绪脑是12岁青春期的孩子,本能脑里22岁的成年人,那理智脑就是一个2岁的婴儿。理智脑,运行速度慢且耗能大。理智脑与本能脑、情绪脑对抗时,败下阵来的总是理智脑,甚至有时理智脑未来得及反应,身体就被情绪脑、本能脑所“劫持”。理智脑因此对大脑控制力弱。决䇿往往源于本能脑和情绪脑,而非理智脑。但是,由本能脑与情绪脑掌管的决策却往往与现代社会脱节。
本能脑和情绪脑:本能脑有强大的运算能力。情绪脑有强大的行动力。他们掌管潜意识和生理系统。时刻掌控着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调控呼吸、心跳血压。运行速度快。它们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着,所以它们天性成了目光短浅、及时满足。又主导大脑决策。避难趋易、急于求成也就默认成了人类的天性。
2、大脑的3个脑,如何才能和谐高效运行出绝杀?
大脑和肌肉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如果我们习惯感情用事,不假思索,那感性思维就会占据主导。而若习惯经常思考,时常反思,那理智脑便会占上风。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而运用理智脑,最好的方法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知识的扩展,提升认知。通过意志力坚持太过痛苦,而对知识越了解,便会提升判断认知,自动自发进行更优选择,其过程更加愉快。
理智脑的存在,不是为了干掉情绪脑、本能脑。不是亲自上阵,包揽一切。而是学习知识,提升认知,运用策略,对情绪脑,本能脑两位老员工既尊重、包容,又巧妙驱动。通过各种方法让它们开开心心地把活干了。事实上这还不是最高级的方法。最高级的方法是情绪脑和本能脑主动出来解决问题。没错,虽说这两位畏惧困难、只会享乐。但谁说它们在解决困难中找不到乐趣?对于情绪脑和本能脑而言,玩手机还是解方程它们根本不在乎,只在乎是否舒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建议在舒适区边缘的拉伸区,而不建议在困难区。
想办法让情绪脑和本能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才是理智脑的最高级策略。
3、焦虑的根源及本质
焦虑是人的天性。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趋易避难,又想立刻见到效果的大脑结构,让焦虑的天性成为人类默认的设置。它的根源在于:自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其缺乏耐心。本质是欲望与能力差距过大。
看请背后的机理并做出改变,最简单的方法是反着做:
A、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B、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和水平。
C、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
D、接受坏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E、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
与方法相比,耐心才是致胜法宝。缺乏耐心是人之天性,然,得耐心者得天下。耐心,这一点,非意志力驱使。。(在学习探索中,也许是在舒适区边像成长反思,是有效途径。寻找中。。)
又重读了原文,了解到。关于拥有耐心并非难事。更新耐心有关的知识点,如下:
1、宏观规律:耐心需要前期缓慢成长直到拐点出现。让自己在舒适区边缘努力扩展能力范围,并坚持到拐点出现。这是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它遵巡复利曲线原理。如同第8大奇迹的复利曲线。拐点一到,成长与认识将飞速增长。复利曲线+坚持缓慢成长至拐点是一对朋友组合。它形成对耐心宏观上的支撑。(结合刻意练习)
2、成长权重关系对比图:
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而我们常常做的是:
学习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
我们往往只盯着学习量,疯狂提升阅读量,然后不再思考,不再行动。生活没有一丝的改变。让我们感到自己学无所获。眼看别人越来越优秀,自己陷入越学越焦虑,越焦虑越学的怪圈。我们终日忙碌却收效甚微,我们茫目,焦虑,心浮心躁。
原因是我们人类趋易避难的天性使然,让学习量相比于思考,行动和改变,容易简单得多,从而让人们只盯着表层的学习,看不出全局,而难以完成底层实际生活的改变。专注于底层的成长,会跳出茫目,焦虑浮躁的怪圈。
3、关于学习平台期。我们的学习与时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当我们坚持过了拐点,进入一个学习平台期,和前期相比进步似乎慢了不少,但实际上,我们的神经元依然再大面积缓慢生长,若停止学习,前期的神经元将会消散浪费掉。
4、虽然缺乏耐心这个品质,再多的努力都会白废。但是,其实缺令耐心不过是我们人类天生的属性罢了。当我们又缺乏耐心,焦虑浮躁时,不必苛责自己,接纳就好。了解大脑构造的知识会增加我们对自己的接纳。如果不能对自己不能马上变好拥有耐心,对自己表现都不耐烦时,你可以告诉自己说:“瞧,我心里那个原始人又出来了,它从森林走向城市太不容易了。”允许自己缓慢改变甚至失败。
5、延迟满足。自我沟通,对本能脑、情绪脑沟通:该有的享受一点都不会少,只是不是现在,请暂时忍耐一下,先做重要的事情。本能脑和情绪脑只是不同意被剥夺享乐,但会同意延迟享受,他们会允许理智脑插队。若做完重要的事情才允许他们享乐,他们会更加安稳的享乐,并会形成奖励机制。会更充实。如果一味享乐,最后会留下空虚,且重返焦虑。
6、改变视角。探索原理和意义。耐心不是努力的结果,而是具有长目标的结果。内观自身与外观世界是一体的。让我们外观世界,预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