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奥巴马的医改方案,可知道该方案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保险。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也说它不是一种商品,国会和政府逼着人们去参与,并不是逼民众买一种商品,它只是一种征税和补贴的政策,所以这个问题法院也无能为力。
1、那些不被当作商品的商品。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商品都不被当作商品处理,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日常网上许多言论说,医疗教育,能源,交通住房等很特殊,不能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意思是对以上几个方面目前的状况,如要收费要涨价有钱人先得到穷人后得到的事实,是没有办法接受的。问题是,这些东西符不符合商品的基本特征?它们的生产需不需要耗费真实的资源?它们的品质有没有高低之分?人们会不会为之展开竞争?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它们就是商品。
2、看病难为什么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从需求者即病人的角度,好医院好医生就是短缺,人人都要。而挂号费的价格特别低,人们就只能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方式来争夺,例如排队。(明明是医生和医院应该赚的钱,却落到黄牛党手上,而病人没有少给)当然这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所有的挂号费不够高的地方,实施低价公费医疗的国家都是这样。有个美国主持人说,在加拿大到任何公立医院看病都得排队,但有种患者就不用排队,马上可享受最先进的诊断和治疗,不是有钱不是有权也不是明星,只是因为它们是宠物,因为人有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保险,而宠物用的是市场化的服务。
3、追求绝对公平,不如实行双轨制。像中国以前搞经济改革时试过的方案,可不可以排两条队,一条队是便宜的甚至免费的,有时间不急的人就等在那儿,而另外一条队里是要付费的而且付高价,但可以快一点。这种方案有很多人反对,说这样有违公平,且好的医生都会跑去替付高价的病人服务去了。其实给人们多一种选择永远不会错的,例如在强调公平很重要的英国的海关,有一个退税的业务,每一个离开英国的游客,都可以把在英国国内购物所交的税要回去,因为他们不在英国国内生活。这个退税的人龙很长,但那儿也有一个标志,如果你付钱,可以不排队,有另外一个窗口,这算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
3、政府提供廉价的医疗,将产生庞大的管制和管理费用。在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一端,会形成事无巨细的开支管制和庞大的行政管理费用。每当有免费午餐产生,人们就会浪费资源,而资源是稀缺的,人们还是会去争抢的。为了使这个机制能延续下去,政府就一定要对人们这种浪费的行为进行管治,管着谁用多少管着谁用多好的。可以想象,我们去餐厅爱吃什么就吃什么,爱点什么就点什么,只要付费即可。但如果政府提供食品的免费服务,说先把所有吃饭的钱交给我来打理,然后你们去餐厅随便吃,会出现什么情况?餐厅里好吃的东西都不够了,全没有了。还有为了维持这个制度,政府就不得不规定每个人每星期最多吃多少鸡肉,吃多少牛肉,请客吃饭每月不超过多少次,举办生日聚会不能超过多少人,超过多少人要申报…这样做的结果是产生大量的行政管理费用和一连串无解的问题。要雇用越来越多的人,对不同类型的人能得到的服务作越来越细的规定。
把所有伙食费先交政府,让政府免费提供,不是好主意,同样把所有医疗费先交给政府,让政府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也不是好主意。
总之,把明明是商品的东西不当商品来处理,不但不能解决稀缺的问题,反而会引致更多的问题,因为其背后的经济规律还是会起作用的,必须回到问题的起点,把商品当商品对待处理才行。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