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其中病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然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却都不敢生病。“一个小感冒进一趟医院就得好几百,不敢病啊。”“病了就得去医院,耽误工作不说,还得搭进去不少医药费,家里老人、孩子哪个不花钱?”
不光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不敢病,老年人更不敢病。“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话虽然不是百分百的正确,但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几年前一场特殊的案件在北京开庭审理,65岁的妻子照顾瘫痪丈夫15年,后来因为自己也被查出生病,害怕拖累子女就决定与丈夫一起死,但自杀未遂。老人生病就意味着要有人在家里照顾老人,对人力、精力、财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上面的帮助老人自杀或是老人自杀都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在全国多地都有发生,甚至出现了“老人自杀村”。因为生病害怕给子女添麻烦,所以许多老人索性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人生。
不敢病已经成了常态,小病还好说,大病那就真的是让人绝望了。因病致贫早已算不上是什么新闻,一方面是人类的本能——强烈的求生欲,另一方面是残酷的现实——没有钱治病,普通家庭与贫困家庭之家的距离就隔着一场病。
一场病,三家人的生活都毁了...
一个知友在知乎上说过自己的经历,他们一家都是央企职工,虽不是中产,但也算得上小康。直到他姥爷被查出得了癌症,一大家人的生活从此被彻底改变。那个时候他才上小学,但是已经对此记忆非常深刻了,大舅的工作换了,只为了挣到更多的钱,妈妈负责家里的后勤,贷款的申请,小舅因为经济压力一直到他大学的时候才敢要孩子。一家人平时连肉都不敢买,买菜也都是趁着收摊的时候,只为了能省下几块钱。最后他的姥爷还是走了,给三个家庭留下了一大笔不知何时才能还清的债务…
她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
2010年东莞“慈母溺死双胞胎脑瘫儿”震惊全国。38岁的母亲韩群凤,艰辛抚养脑瘫双胞胎儿子13年后,最终感到绝望,亲手溺死了两个儿子,随后自杀。(孩子死亡,而韩自杀未遂,以故意杀人罪获刑五年。)“真的不想杀他们”,走投无路的韩群凤本是东莞某银行大堂经理,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丈夫的职位、薪水也都比较高。为照顾脑瘫的双胞胎儿子,韩群凤辞职在家,耗尽百万家财为儿治病,案发时,这个曾经的富裕之家已经山穷水尽到连房租都交不起的境地。
生病能让你失去生活的勇气,在医院里如果不认识几个医生更是觉得连进入医院的底气都没了,进过医院的人就知道,到了医院没有熟人,一切都乱套,你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认识几个医生不但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还能帮你少花很多冤枉钱。怨不得冯唐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作为整体还不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之后很久也不会。你三十五岁之后,需要多认识几个医生朋友,请对他们好一些。”
《我不是药神》通过白血病患者这个群体折射出中国人的生存困境:不敢病、不敢老,因为任何一点意外都会摧毁本来结构就极其脆弱的家庭。我不敢病,因为我还有老人要赡养,我不敢病,因为我还有孩子没长大,我想活,好好的活,所以我尝试各种保健品,努力锻炼,如果你见到我,请你不要嘲笑我,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因为我不敢病…
— The end—
各位看官,如果喜欢的话,就动动手指分享一下吧。
—昌盛溢丰·平遥人家酒,愿每一晚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