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节后综合征,一般是在较长假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表现。 在心理上,可能会有失落、焦虑、忧郁、暴躁等情绪,容易感到疲乏,容易失眠,学习和工作变得效率低下。在生理上,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食欲不振、腹泻等表现。 出现节后综合征,是因为在放假期间,既往生活、工作、学习的固定节奏和规律被打破了。当假期结束,人们要重新建立这个节奏和规律,可能出现一个不适应的“混乱期”,尤其是春节之后返校的老师和学生表现严重。
按照工作计划,武汉市很多学校都准备近几天开学。但昨天的一则通知让原本对上班、上学产生焦虑心理的老师和学生们都为之一振!假期又延长了,可以不用担心作业没有做完,不用担心没完没了的工作,不用担心家里的美食没有品尝完,不用担心每天被闹钟叫醒了。最近,有不少家长在武汉城市留言板留言称,按天气预报,2月20日至24日,武汉气温将极速下降,可能有冻雨和雨雪天气,建议推迟学生开学报到时间,让孩子们在家安安稳稳过完正月十五。以下为通知内容:
因近期有雨雪冻雨等恶劣天气,为学生安全考虑,武汉市中小学(除高三年级外)正式开学时间从2月21日延迟到2月26日,部分学校已经通知学生及家长。根据此前公布的武汉市2023—2024学年度中小学教学历,武汉市小学和初中将在2024年2月21日正式开学。
节后两三天感觉提不起精神,工作和学习效率变低,甚至不想上班上学,都是正常的。大部分人经过几天的自我调节,都能够恢复到正常生活。 上班上学前几天,可以优先安排一些常规的难度小的事情作为缓冲调整,循序渐进找到工作状态。 一些情况严重的上班上学族谈及工作会出现恐惧心理,有的因焦虑而入睡困难,可以进行呼吸放松训练,缓慢而深入地呼吸,专注于呼吸,赶走紧张状态以及烦乱的思虑。也可以跟朋友同学交流释放一下假期的“过剩能量”,从别人的故事和自身的体验中找启发,在彼此的情感支持下更好地前进,有意识地进行主动的自我调节。
节后综合征一般是在长假后才会出现,持续时间短,都能在自我调节后得到缓解。但应该警惕节后综合征的慢性化,防止其演变成职业和学习倦怠的诱发因素,甚至迁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