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开篇第一个讲的就是镜中我效应,让我们先学会如何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他举了一个慈善捐款的例子告诉我们的性格乃至价值观很大是受身边人事物的对自己的平价来影响和认知的。他人对我们做出好的评价,我们会欣喜若狂,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就会认同这种做法甚至坚持下去。他人对我们做出不好的评价,我们会生气,会审问自己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就会达到真实的答案,会做出行动来改变这种误解。这也是认识自己。所以作者取名叫镜中我效应,用他人的反应评价来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说起来镜中我效应我最感受深刻的还是在与孩子沟通上。都说孩子是我们的延续,也是我们的一个缩影。想想一个场景,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喜欢拿着手机看个不停,那这个孩子也一定会喜欢上手机,且比大人们更喜爱。这就是典型的“言传身教”。我的孩子已经四岁了,当我陪着她时出来不拿着手机玩个不停的,注意力全在她身上,这是爱、深爱。但她还是学了很多坏习惯:喜欢在沙发上躺着看电视、玩手机,从来不喜欢坐好,像极了她的爸爸和爷爷。当她无理取闹时大家都说她脾气怎么这么坏,像谁谁谁。我内心是清楚的知道我的宝宝就是一家人的集合体(包括我)。现在的家庭教育一直给我们大人传导自身榜样,单方面一味要求孩子怎样怎样,是培养不出高素质人才的。成绩好不代表她就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教育都在进步。现在的孩子就像是另一个自己,不停的通过她审视着自己,反复的问自己你需要改变、你需要学习。。。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这就变成了两个辈分人需要共同努力的点。这就像极了“破茧成蝶”,我的孩子就是那蚕宝宝,我就是那层茧,我需要不断努力进步成就好茧,才能有助于她的最终一天破茧成为闪亮蝴蝶。
我们都想从镜中看到的自己是美好的,开始也注重起个人空间,个人梦想理念,那就要从自身找问题改变,行动比思想要难一百步,但一旦踏出一步将再也不是曾经自己。给孩子树一个不一样的榜样妈妈,在镜中展现另一个梦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