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刷新频率
图像在屏幕上更新的速度,即屏幕上的图像每秒钟出现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一般笔记本电脑频率大概是60Hz,值的设定受屏幕分辨率、屏幕尺寸和显卡的影响,原则上设置成让眼睛看着舒适就行。
市面上常见的显示器有两种,CRT传统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
CRT使用阴极射线管,屏幕上的图形图像由一个个因电子束击打而发光的荧光点组成,由于显像管内荧光粉受到电子束击打后发光的时间很短,所以电子束必须不断击打荧光粉使其持续发光。电子束每秒击打荧光粉的次数就是屏幕刷新频率。
LCD不存在刷新频率的问题,它根本就不需要刷新,因为LCD中每个像素都在持续不断地发光,直到不发光的电压改变并被送到控制器中,所以LCD不会有电子束击打荧光粉而引起的闪烁现象。
当对着电脑屏幕什么也不做的情况下,显示器也会以每秒60次的频率正在不断的更新屏幕上的图像。为什么感觉不到这个变化? 那是因为人的眼睛有视觉停留效应,即前一副画面留在大脑的印象还没消失,紧接着后一副画面就跟上来了,这中间只间隔了16.7ms(1000/60≈16.7), 会让你误以为屏幕上的图像是静止不动的。如果刷新频率变成1次/秒,屏幕上的图像就会出现严重的闪烁,这样就很容易引起眼睛疲劳、酸痛和头晕目眩等症状。
动画原理
创造时间间隔,让元素随着时间不断变化
你眼前所看到图像正在以每秒60次的频率刷新,由于刷新频率很高,因此你感觉不到它在刷新。而动画本质就是要让人眼看到图像被刷新而引起变化的视觉效果,这个变化要以连贯的、平滑的方式进行过渡。那怎么样才能做到这种效果呢?
刷新频率为60Hz的屏幕每16.7ms刷新一次,在屏幕每次刷新前,将图像的位置向左移动1px。这样屏幕每次刷出来的图像位置都比前一个要差1px,因此会看到图像在移动;由于人眼的视觉停留效应,当前位置的图像停留在大脑的印象还没消失,紧接着图像又被移到了下一个位置,因此才会看到图像在流畅的移动,这就是视觉效果上形成的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