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吃这门学问,生在现代的我们和老祖宗们比起来还差得远。无论是以繁复出名的“祖庵菜”还是以精细占尽风头的“孔府菜”,都能让人感叹一句,果然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这回,抛开这些名头响亮的大菜不提,只说一样被点赞了几百年的食材——商南木耳。
商南木耳古称“上洛耳”,最迟在清康熙4年出版的《续修商志》里就已经被点名过了:“商洛地栎树繁多,土人向伐木以生耳,称上洛耳,水陆发至襄汉,又进京师,比同郧耳,故此价数倍川耳。”可以说是来历非凡且价值不菲。
而历经几百年一直被宫廷青睐有加的商南木耳之所以能从众多“竞争对手”里脱颖而出,自然还是很有些与众不同的。
商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大巴山北坡,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因此拥有充足的水资源,且水质较好,因此产出的木耳耳片更加肥厚,而且外观完整,光是“颜值”一项就加分不少。
而在商南,自从有木耳种植起,已经经历了几百年时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此地一直采用椴树栽培的古法,无论是产量丰厚的瓶栽法还是成本低廉的袋栽法,都被商南人弃之不用。至于原因,还是因为“上洛耳”的名声古已有之,无论于情于理,商南人都不愿放下这份荣耀。
而椴木种耳的古法,最能贴近野生木耳的生长环境,且生长周期更长,因此养分累积时间更长。以这种方法种植的木耳也称为“椴云耳”,耳片肥厚而光滑,相比于川耳的口感更脆爽,有这份“实力”,自然能得到青睐。
兼具颜值和实力的商南木耳,在小萌和小伙伴的寻访下,犹如沧海遗珠一般,渐渐展示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无论是凉拌、入菜、煮汤,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员。这样一份历经百年而依然如故的商南木耳,妥妥的实力派。而这样的实力派,能不能得到你的青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