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了一些孩子,多为小学生,除感受到他们过的幸福生活之外,还感到孩子们在学习领域太苦了。
这个年纪本是长身体和玩的时期,却被功课和课外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本来己经超负荷了,而负荷之上又加上大人给孩子报了不少辅导班,一到假期,从甲班跳到乙班,又从乙班钻进丙班。如同刚吃了涮羊肉,又去吃烤鸭,接着又进了羊肉泡馍店。吞下去不少,至于是否能消化,就没人问津了。这样吃的结果,再棒的美食,也吃伤了,条件反射,一见就想吐。
我记得美国有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此人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其哲学观点我不敢苟同,但他的许多教育理念,我是很赞同的。
杜威先生于1919年4月28日来到我国访问和讲学,一下子呆了两年多。他去过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十一个省和上海、北京、天津市。并于1919年5月13日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接见,相谈甚欢。在我国胡适、陶行知、张伯苓等,都是他的铁杆门徒。据说连蔡元培和毛泽东都受过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针对美国学校原来在教育中实行的三个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他反其道而行之,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经验为中心"。在他看来,教育即生活。他认为儿童不从自己做的活动中学习,而从听老师的课中学习,其得到的知识都是虚渺的。
在杜威看来,教科书只是过去学问的结晶。学校实行的那套传统的教学计划,实际上都是来自上面的与外部的灌输,它把对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正在长身体和逐渐成熟的儿童身上。这如同我国的一种说法:拔苗助长。
杜威极力主张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这不仅是教育的一种变革,而且是一种革命,其意义如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说转为太阳说一样的那种革命。从而,在学校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儿童为中心的太阳而转动。
凡去美国留过学的人都能体会到,儿童时期来自学习的压力微乎其微。孩子们和老师在一起"玩",在"玩"的当中,老师"偷偷"地把知识传授给他们。随着年级的上升,灌的知识越来越多。就像举重一样,一公斤一公斤的往上加,而不是一下子就要他们举起一百公斤。到了大学,学习的紧张程度达到高峰。
我们似乎恰恰相反,把孩子当成人;成人反而变成孩子,只要一考上大学,不少学生把课本撕的满天飞。如果拿到毕业证,好像就进了保险柜,万事大吉了。
2004年我写了一本《人生十论》,郑渊洁给这本书写了序言。其中他说:"我们三代人的共同座右铭是:先闭眼,后毕业。只要活着,就永远没有毕业的那一天,这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不自学等于活着死了。不自学,毋宁死。学校最误人子弟的地方,是让学生误以为拿到文凭就毕业了。"
我主张行动上而不是口头上大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最好取消各种门类的科外辅导班,还孩子以自由。这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
我主张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就像敬老院以老龄人为主体一样。学校工作的一切中心应该是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人员都是为他们服务的。
我主张循序渐进,按照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负担,不要让孩子从小学腻了。
我同样主张自学伴随着人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说到底,只有死亡证,才是自己的真正毕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