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发现自己和多数人站在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一下。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01 你有高价值创造者思维吗
过了年初八,绝大多数企业、单位都开工了。
开工大吉!互道祝福,希望新的一年诸事顺意、财源广进。
站在更高一点的层次说,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创造更大的价值,造福社会。问题就来了:
我们不奢望一个转身就成为乔布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但我们能不能让自己改变某些思维习惯,拥有更棒的思维模式,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呢?
答案是肯定的!
《高价值创造者的5个思维习惯》,作者是约翰·史维奥克拉和米奇·科恩。
前者曾在哈佛商学院任教12年,为《哈佛商业评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斯隆管理评论》等多家报刊撰稿,普华永道高级合伙人,为多家世界五百强公司提供战略和创新方面的服务。
后者是普华永道副董事长。在普华永道任职33年,担任过多种领导角色,为多家世界五百强公司服务过。
无论你是单位职员,还是创业者,都希望本文的分享对你有帮助。
02 什么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微信刚出的时候,身边很多网友都说,这玩意儿跟QQ差不多,就是个社交工具。
到了今天,你再看看,基于微信可以做社群、做电商、做教育、做内容生产,开发小程序......
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的时候,谁敢想象今天移动互联网已经如此普及?
对于当时的计算机(computer)研制者来说,只要让高端人群用上电脑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他们哪敢想象世界上那么多台电脑和智能移动设备可以组成如此庞大的互联网,让地球成为一个村。
经验丰富者,能看到事物的本来样子,因为需要判断力;却也因此很难跳出固有圈子,看到事物未来可能的样子,这需要想象力。
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你是否跟我一样,老板说你只要"执行"就够了,我就只管埋头执行;老板说你要迁就客户,我就一味考虑客户利益;老板说你要控制风险,我就严防死守......
是不是给人感觉非常“靠谱”?但这样的靠谱,却很难创造出高价值。
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培养一种将两种看似对立的思维统一在一起,从而使自己逐渐具备创造高价值的能力。
03 怎样的思维方式才能产生高价值
生而为人,为什么有的人忙忙碌碌,却终究没啥建树,甚至一事无成;有的人付出就有收获,而且业绩斐然、成就满满?
同样为了创造价值,人与人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回头一看,才发现老师说的勤奋能成才,不一定总是对的;想想老妈当年说的你要努力方能出人头地,也不一定总会奏效。
关键是什么?
出身、地位、受教育程度、资源......
这些都会有影响,但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比如出身,李嘉诚先生童年贫苦,被看命先生说是“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
但后来成为商界大佬,创造了巨大价值。
高价值创造者真正与众不同的,是在处理问题、完成工作和创业创新等方面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独到之处:
能将同理心与想象力、耐心与行动力、创造性与执行力、冒险精神和复原力、领导力和合作里有机统一起来,产生持续的前进力量。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往往突破了将判断力和想象力放在对立的二元心智图谱。他们获得了平衡的技巧和习惯。
无论公司还是个人,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需要二者的平衡。
作家菲茨杰拉德说:
检验一流智慧的标准是,同时持有两种对立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
04 纠正有关亿万富翁的5个错误认知
1.创业不只是年轻人的事
中国人素来就有“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怎么说呢?
因为《三国》蕴含着建功立业、图谋举业的的情怀,而我们认为老年人不应该再有这份雄心壮志。
于是,我们说创业是年轻人该干的事。
这,有一定道理,但事实胜于雄辩:
年轻时就取得成功的,如比尔盖茨、迈克尔戴尔、马克扎克伯格,而在研究对象中,70%的人都是在30岁以后才产生了成为亿万富翁的的想法,或是完成了职场转型。
在“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之外,还可以加上“老有所创”。
2.科技创业不是唯一的道路
众所周知,创业需要技术。
在我们的视野中,小米、华为、苹果......都是靠技术支撑才实现崛起的。于是乎,我们觉得创业成功必须来自科技。
本书所写的调研,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亿万富翁来自科技领域的不到20%。
我们看不见绿草,是因为鲜花的靓丽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导致只看一点而不及其余。
3.谁说红海不能创业
对于创业者来说,说起蓝海,就觉得大好机会来了,赶紧往里面冲;谈及红海,望而却步。
同样,本书告诉我们,80%亿万富翁都是从从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的。
迪特里希 梅特舒兹 将红牛定义为能量饮料,打入现有饮料市场;同时,改变包装和价格,走出新路线。
有创新,红海也可以变成蓝海。
4.成功不只靠运气
我们喜欢讲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很多人都愿意理解为运气。运气不好,会说倒了八辈子大霉;运气好,会说吉星高照行大运。
研究对象中,90%的亿万富翁拥有多领域的成功经历。
5.是大剥削者还是慈善家
在我很小的时候,不知从哪听来的,说是发家致富的都是大剥削者。
后来,我才发现,很多创造大价值的企业家,因为有了更多资源和财富,所以能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更多更大的实际帮助。
05 这5个思维习惯,让你增值!
1.同理心X想象力
说到同理心,有的人可能会习惯性以为是同情心。其实,在《高价值创造者的5个思维习惯》中,指的是对顾客需求的感知。
举例来说,一对年轻夫妇去家政服务公司找保姆。如果服务公司只是简单提供一位保姆,那么就显得缺乏同理心。
为什么?大家想想,年轻夫妇白天忙着工作,而孩子除了吃喝拉撒需要照料,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教育。
所以家政服务公司能想到提供后续的教育服务才是同理心的体现。
那么想象力呢?
就拿刚刚提到的家政服务公司说吧,为了满足年轻夫妇的育儿需求,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教育功能呢?
这就得突破原有的家政服务体系,有所创新了。
2.耐心X行动力
说起行动力,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知道却做不到,等于不知道。所以,行动太重要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三分钟热度,或者知难而退,成了不少人在成长、创业道路上的家常便饭。
面对机会,高价值制造者能将耐心和行动力融合起来。时候未到,他们静如处子;时机出现,他们动如脱兔。
中国历史上的政商奇才范蠡,可谓是典范。
3.创造性X执行力
长听朋友说,某某某执行力有余,而创造性不足。
这话听起来象是夸他是个好员工。对于创造高价值来说,两者有机相融才是王道。
脑海里闪现的金点子,为什么无法落地?有句俗话说得好,夜里想想路千条,白天走走老路一条。
创造,需要见识、勇气和胆量;执行,需要流程、工具和应用。
敢想加敢做,才是王者思维。马云、乔布斯,无不如是。
4.冒险精神X复原力
你会为了一个极好的投资机会或者商业机会冒险吗?
我不会。所以我今天只能吭哧吭哧打工。
你会因为一次冒险失败,一蹶不振吗?
我会。所以我今天还是10年前的样子。
高价值创造者,他会对比机会和风险损失,孰轻孰重。所以冒险的背后,是对机会价值的把握。
人类第一次飞向宇宙,登上月球,风险大不大?当然大。可是,如果对比,开发月球带给人类的意义,风险就值得承担。
有了这样的衡量尺度,风险带来的损失不可怕;复原力就发挥作用,给他们以信心和韧性。
5.领导力X合作力
在你心目中,领导是否趾高气昂,不可亲近?
其实不然,高价值创造者的领导力与合作力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
在他们眼里,与人合作不仅是对等的大人物,还包括自己的团队和客户。正因如此,他们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也能把事业做大。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时间和能量有限。
艺术家安迪 沃霍尔曾这样说,“人们总说,时间会改变一切,但实际上,改变一切的正是你自己。”
是的,最高级别的进化,是思维模式的迭代跃进。
2019,愿你遇见更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