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得到”专栏,不少朋友都不陌生。自从《李翔商业内参》在上面一炮走红后,众多资深媒体人士和互联网大V蜂拥而至,一时间罗胖的朋友圈风光无两。的确,比起越来越同质化和恶趣味的诸多微信订阅号,“得到”专栏丰富详实的付费内容不失为互联网媒体中的一股清流,还读者一个清清爽爽的阅读空间和高质量内容:
你只管阅读和掏钱,我只管专心创作和高质量输出。
尽管有着许多好处,但是渐渐地,当“得到”的专栏越来越丰富时,不由得又带来了问题:信息过载。为什么会信息过载呢?
首先,因为付费,读者作为消费者,自然不甘心放过每一篇文章。
其次,文章质量确实高,无论内容、见识还是文笔都高人一等。
实际上,说信息过载还只是比较肤浅且缓和的描述,问题的真正严重性在于:
注意力分散,无法践行!
因为信息过载,再优质的内容我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或者在一定周期消化它们,从而无法“践行”。道理很简单,比如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从内容到可操作性都无可挑剔,所以大家都美滋滋地忙的不亦乐乎。可是当得到上又涌现了万维钢的《精英日课》乃至吴军的《硅谷来信》时,粉丝们该如何阅读和消化到践行呢?
Less is more!
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阅读时,我们首先深度思考和理解信息,然后再将它们加工和消化成自身思维的一部分。你每天午饭后15分钟内如果只字不差地阅读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那么下一个15分钟,你再阅读和消化《李翔商业内参》时,注意力的“质量”肯定会下降,这会表现在:
专注度下降
理解能力疲劳
思考的深度下降
如此这般,更不消说订阅了三个以上专栏时,你会遇上怎样的困扰了?
当然了,分析这种现象倒不是在指责得到或者这些专栏作者们,这120%不是我的用意!“得到”的价值和这些专栏的内容质量毋庸置疑,我其实是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得到和读者们都提个醒。
问题,还是出在芸芸众生自己身上,出在人的根深蒂固的本性:贪嗔痴。
Less is more,贪多嚼不烂!
这个无限互联的时代,互联网在极大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无限放大了人性的弱点。
也正因为如此,我虽然一早就知道得到专栏,也经常阅读他们的文章,但,我却不曾订阅任何一个专栏。不是因为内容不够好,更不是舍不得199块的软妹币,原因如上所述,我害怕注意力分散,反而让诸多好文都生生变成了“高质量鸡汤”! 甚至因为这个原因,我放弃了最喜爱的写手:和菜头和他的《槽边往事》!因为,人一旦得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有时反而就学不会珍惜,也就感觉不到那种得来不易的珍贵和甘之若饴了。
为了保持对高质量原创的敬畏,我宁愿保持那份“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初心,转而选择去阅读朋友们分享的“得到”专栏文章。甚至有次,在我们的数据分析群里面就此讨论了一番,还催生出了一个副产品:得到专栏分享群。这真正又是一个serendipity了。
“得到”没有做错什么,专栏作者们更是功不可没。只是,我们在习惯了阅读高质量“内容订阅”的时候,能够想起:
Less is more,勿忘初心,时时践行。
这恐怕才是每个人的本意罢?
题图作者:Ben White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