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有关如何写反思日记的内容)
作者:成甲
阅读时长:1个番茄钟
输出时长:2.5个番茄钟
大家一定很好奇我标题中的它是谁吧?
它,就是指作者分享的从误区到精进写反思日记的整个过程。
什么是反思日记呢?我粗浅的理解是,把每天日常工作、生活经历中的事记录在日记中,并记录下自己的深入思考与反思。
我之前一直认为写日记毫无用处。因为我从初中开始到大学每天都坚持,贯穿我整个青春期的日记本,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改变。
因此,尽管看过的很多书籍或文章,都强调一定要写反思日记,有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好处,我始终认为是夸张的说法,并不相信。
当看到做作者分享他经历过的各种误区时,我才猛然意识到,原来不是写日记没用,而是我的方法不对导致它没用。是我的思维认知和写作方法有问题,使得写日记看似坚持的时间很久,却始终停留在最最初级的阶段。
下面为大家分享下我的三个误区与相应的反思。
误区一、认为日记是日记,反思日记是反思日记,二者是泾渭分明的个体。
我一直认为日记就是记录每日发生的小事,而反思日记则是专门对大事件进行反思。每天的生活都差不多,于是就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的。
其实,二者是一体的。反思日记就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的反思来改进提升自己。
误区二、记录内容过于流水账
我把日记作为情感的寄托,每天写自己发生的事件以及心绪的起伏。看似很有帮助,但仍然掩盖不了它单纯记录缺少思考的事实。
我放弃的标志性事件是,大学辅导老师说天天写流水账有什么用,还不如不写!
真的是这样简单一句话,让我认定自己的日记全无意义,从此就把日记本束之高阁,并产生了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写日记毫无用处。
看到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写成流水账的原因是没有进行过深入思考和反思。
书中让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是,作者处于我这个阶段时,把问题的原因归向自己。他认为反思日记一定是有用的,只是自己没有做对。
如果我能够思考是否方法不对进而改进的话,也许就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了。
误区三、按照一种方法写到底,不思考
写日记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思考,并迭代新版本。
作者写反思日记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是流水账阶段——单纯的记录时间。
第二是假设与初步反思阶段——增加事件发生时的感受,情绪和思考。
第三是分类事件的阶段——把日记分为不同的板块,并对应思考。
第四是自定义自身最合适版本的阶段——结合自身实践。
作者通过写日记——反思——模仿——迭代的方法,形成有效循环。
反观自己,全然随心,从头到尾只有那一种书写方法。
认真思考,我轻易放弃日记的原因是,把日记当作生活记录,因此单纯记录,不进行模仿学习和升级,也就不存在后续的任何反思成长的机会。
而作者认为日记是提升个人能力的方法,所以他会不断思考有没有更合适的方式。
这也许是我和作者之间最关键认知的不同。
感谢《好好学习》这本书,让我对反思日记的理解更加深入,深入剖析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明确了如何进行改进。
(4278——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