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赛标
廖乐年老师早已大名鼎鼎,美国、日本、南非、菲律宾等世界26家全球报刊都报道他在中国义教英语的事迹,但我却是反其道行之,采写他学中文的怪事。其实,我换了一个角度,看到的还是同一个人。如果你正在为学英语苦恼,我敢说他是一生最值得去见的一个人。
7月5日的廖轩公祠显出一时清静,祠前的柚树郁郁葱葱。 高考已过,但大部分中学生还未放假。他的英语教学点廖轩公祠,还没出现暑期涌来的几百位学生学英语的喧闹。只见十位本地的学生坐在小厅里,拿着英语卡片互教互学,一位马来西亚的支教老师围坐着指点……
2011年,获“中华之光”奖;2012年,获“中国好人”奖;2013年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奖……廖乐年这位头上闪着无数光环的退休英文老师,没想到行善义教竟收获了无数荣耀,客家山村长教村成为全国闻名的“英语村”。
“爷爷,你看我教得怎么样啊?”廖乐年走在蜜柚林的山道上,边走边自言自语,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想起了葬在祖坟里的爷爷,眼窝里闪着泪花……
以前,他完全不懂中文,半句普通话都不会说。如果不是小时候母亲让他背这句客家话“广东大埔长教百江德心堂”,恐怕他连祖籍地都找不到。
作为生于马来西亚的客属华人第三代,他自小讲英语,13岁就到英国读书,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英文教师。
那年,他退休在美国旅游,朋友听他说想到非洲义教,就问:你为什么不回中国?中国也需要这样的服务。廖乐年说自己完全不懂中文。朋友说:“你是华人,中文肯定能学好。”
2001年,廖乐年飞到香港学习普通话。三个月后,就可以讲粤语、普通话了。 问他:“你学习语言一定有天赋吧?”呵呵,他爽朗地笑了。他扭动一下身子,裤袋里的二串钥匙响了。桔黄T恤,蓝色长裤,凉鞋紫袜,让他的微笑看起来更显质朴迷人。
他凝视着我,说:在香港,我经常“自言自语”学普通话。 一天早晨,在餐厅,他望着面包,就喃喃自语:嗯,今天的面包很香,很好吃。嗯,不错,面包很香,很好吃……他反反复复地说了好几遍。看见稀饭、小菜,也是念念叨叨:嗯,稀饭煮得很软,小菜很漂亮,很合我的口味。他反反复复地念,来来回回地记。旁边的人都盯着他,以为他是“神经病”,他毫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回复陌生人一个甜甜的微笑……
“学语言,首先就要敢讲,自己讲给自己听。”他笑道,“说没有语言环境是借口,自己可以创设语言环境啊。”
“我帮你,你帮我,世界更美好!”是廖乐年的口头禅。这是他教学生做人的理念——学会感恩;也是他学中文的独特方法。在课堂上,他对学生说:我教你们英语,你们要教我中文,因为我汉语是不好的。所谓“不好”,就是他觉得自己的发音还不算很标准。
讲到“英格兰”这个词,他问台下的学生普通话怎么念?台下齐刷刷稚嫩的回答“英格兰”。噢,“英格兰”,他在过道上走来走去,俯下身子细耳倾听,捕捉细微的读音差别……学生觉得他“格”字的声调不是太准,又再念一声“英格兰”。廖乐年又俯下身子,重复模仿了好几遍“英格兰、英格兰……”学生念,他也念,一次次地缩小发音差。 他觉得这样互帮互学,学语言的效率是最高的。
以前他在教英语时,发现国内有的学生很自私,不愿意帮助同学,总怕别人超过自己。他非常生气,说:学英语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义工思想,学会帮助别人。他将这种“互创语境”用到了自己学中文上。靠这种方法,他学会了讲流利的普通话。他还从与婶子的交流中,学会了地道的客家话。
他独创了“基本音英语教学法”,让许多害怕英语的学生喜欢上了英语。它的内核就是:不要零零碎碎地背英语字母,而要整体地把握词句。看着我疑惑的眼光,他解释:“就是你觉得念对了就对了,不要怕错……”15年来他教过的学生超过8000人,有的考上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廖惠茹未上过大学,参加雅思考试得了6分;村里一个男孩在深圳上学,英语只考20多分,经廖老师教后考上天津大学,入校摸底考试得了第一名。
他将这种思维转到了自己学中文上,大胆地说,整体感觉,有错再慢慢纠正。自言自语,互帮互学,整体感觉,是廖乐年学中文的三种方法。反之,也是他教英文的奥妙之处。
长教村翠轩公祠教学大厅顶上,悬挂着廖老师设计的教学徽标:三只展翅的海鸥,组成一个大写的“众”字。它寓意着众人互帮互助,展翅飞翔,实现自己的梦想……
永远感恩生命中有那位校长资助的他,不也在助人为乐中,实现了学会中文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