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安徽气象局发布红色高温预警40℃,路面温度更是超过40℃。一轮骄阳炙烤着大地,阵阵热浪袭卷着路人,整个人间就似一个大蒸笼,处处泛滥着滚烫的热气。
我们的店面虽小,可是在这一天丈夫接到客户的订单:这一日的晚间准备四十桌的宴席,中午八桌简餐误必办妥。
如此的高温天气,想要办一场宴席,真是比素日里多操劳几倍的心力。凌晨2点半我就与家人一道去市区菜场挑选新鲜的肉食、疏莱,各类调料餐具酒水已于昨日配好,只待今朝一同发往顾客家中。
因为一辆车子用不下,我们分开两辆车子运送。此时已是清晨六点半,丈夫央我开车陪他一道送过去。我倒是乐得参与,想一探究竟,看这一场宴席将如何一步步完成。
到得农家,我们事先约好的几位厨师已经抵达,纷纷帮忙将疏莱先卸下未,放在一棵阴凉的树下,等待用水摘洗。肉食之类的则放入一张张大铝盆之内,用冷水浸泡、解冻,或是用开水淖一下再泡水,小小的院落摆满了丰盛的食材。
我们做莱的经营场所,是农家破落的三合小院,前排三间他们做为自家来宾客行礼用之,一张大方桌,几位辈分较长的男子在一块儿议事,由一位老者在一张白纸上用毛笔排着名额:张某某付责一天的打水事宜、李某某付责碳火、某某付责来人祭奠点火鸣炮、赵某某付责跑腿打杂……一张大纸排满了人员名单,及本人所要承担的事物,他们会自发的看名字忙自己手中的事物。
这样一场事办下来,可谓是忙中有序,乱中有主,保证事情的顺利进展,让老者入土为安,也是乡村办事的习俗。
这本是一个废弃的院落,逝者的儿子在城里居住,此次是回家奔丧。院落里堆满了横七竖八的杂物,我们用铁锹铲平,放入三张烧菜用的火炉。再扯上宽大的防晒网,中间用两根高大的竹子撑起,这样在日光的暴晒下,方可以站得住人。
后屋三间供我们做汉厨,架好冲洗干净的长方形莱案,以备做冷盘之需;中间摆两张正方形的板桌,供刀功切菜用之。我拿来扫帚将整个地面再洒水清扫一遍,房间的屋顶有几处年久失修,已经透亮,强烈的日光投射进来,我们称它为“露天屋。”
基本上安置完毕,东家又抬来两架大农用电吹扇,院子室内各备一台,呼啦啦地吹着倒是热闹。他们便各自分工忙起手中的活计,两位厨师在院子内站锅,负责炸、卤、烫、炖;其余四位刀工,切、做、调、装冷盘忙得不岂乐乎。
我因无事可做,就用电饭锅为他们煲一锅锅的绿豆茶水,以解暑。又跟着一位厨师学做手工四喜丸子,此时的温度已经飙升,院子内的炉火熊熊燃烧着,飞窜的火舌几乎要烧到厨师的身上,使人不敢近的。
丈夫在院内一遍遍帮淖过水的肉片、排骨、乌鸡、花甲、青虾……一一换水,以保证菜品的质量。卤好的牛肉、耳丝、猪蹄则需要放在室内的菜案上吹风凉干,再入冰箱,要等到下午再取出切片装盘。冰箱是我们自带过去的,里面冰镇着饮料、啤酒,他们随时可以饮用。虽是高温天气,大伙身上的汗水也是一遍遍打湿了衣服,可是我们都想着将手中的事情做好,反而是有说有笑,氛围热闹无有半点懈怠。
已近中午时分,丈夫催促我回家,留在这里太热了,他们办事的大指(主管操心的老者)也热情的笑问我:“干嘛留在这里受罪?”
可我并不觉着,跑来跑去,倒是相中了院子深处一口废弃着的小水缸。扶起来约有五六十公分那么高吧,缸口也仅有四十公分左右,有些年代了,苔痕斑驳、古朴盎然,拿来当花盆倒是挺美观的。房檐的过道处,卧躺着一对小石磨,双叠在一起,微红色,三四十公分的尺寸,形状憨态可掬,置于潮湿的废墟之中,承载着几多流年沧桑。好想跟主人要了带回家去,可又不好开口,以至于后来回家了,竟成了心头一缕小小的相思。
正午便餐开席了,十四道莱荤素搭配,我们自备一桌开吃,大锅莱的味道跟自家就是不一样,吃着哪一道菜都是醇香可口。
餐后再观看他们的刀功,依然在指间飞扬,而且他们片出的菜不仅快,形状也根据菜品的需求各有春秋。就拿牛肉来说:装盘须用腱子切片,而红烧就用牛的胁条来切成棱形岂或是方块,耳丝是斜斜的薄片,水煮虾用手拼盘,就连生姜也分姜沫、姜丝、姜块,蒜泥更是绞碎了浇汁。
我终是没能撑到他们晚宴开席就回家了。因为已经热到头脑发昏,虽有遮阳网的防护,汗水也是止不住的流,脸部更是晒到发烫。可怜我素日里的精心保养毁于一日,时至今日还未曾变过来呢,不过竞成了健康的小麦色。
那一晚的莱品很好,他们圆满地奉上新鲜可口的菜肴,赢来宾客的连声赞誉。回程结帐的时候,还送我丈夫一只土公鸡做为酬谢,真得好感动他们的挚诚纯朴。
2017年7月31日,气象局发布将迎来一个礼拜的雷暴雨天气。这也是乡人们渴盼已久的喜讯,田野里的庄稼玉米都已严重干旱,曲卷的叶苗让人忧心。
也是这一天我们负责去做另一家的宴席。望着黑压压的乌云,想到他们今日必得淋雨,不免心中有所顾忌。
雨水天做事总是不便的,况且菜也怕淋着雨水。但又念仁者之心,当怀抱天下苍生,岂能以一己之利,置天下苍生于不顾。
不免心中默念:祈求上天尽情地落一场及时雨,我们的小小事情又算得了什么?交付好家人保管好食材,当下心安。
那一日下了很大的一场暴雨,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大地张开了干渴的嘴巴,足足地喝了个饱。丈夫他们的衣服都淋湿了,可喜的是傍晚时分天色放晴,来往的宾客避免了落雨,家人们也得以安稳出菜。
乡村的设施还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农人们的需求,遇着事情又喜欢在家门口热闹一番。而流动着的饭店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只需一个订餐电话,多少价码的宴席,送上门的一流服务,按部就班的做出莱品,真不愧是一个时代的应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