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学毕业后,我开始积极参与,任何能与外国人语言交换等相关活动。
三年期间,我已认识超过三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而目前还保持连繫的也還有数十馀人。
*本人不是心理学专家,也并非拥有高人一等之英语能力,以下内容为经验分享,若有不认同者还请多包涵。
01
面对相异的文化习俗,不只需要了解,更要能感同身受。
(平时多阅读基本世界地理、历史、宗教相关书籍或资料,至少要有基本概念)
很多朋友常问我说,为何看我好像总能轻鬆就结识到外国朋友?
其实我认为,在学会如何讲话之前,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尊重''与''包容''。
虽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常常因个人''修养不足''而轻易显露出本性。
以下我列举几个在我周遭实际发生过例子,或许能更加明白些。
案例一, 我与几位刚认识的欧洲友人及一名印度友人某日在餐厅吃饭。
当我们正谈论及分享彼此餐桌礼仪及习惯时,有位欧洲朋友突然向印度友人问道:
"在印度是不是大家都直接用手抓着吃饭阿?''
我正在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儿不礼貌?
身旁几位友人也略显尴尬表情。
好在印度友人很有雅量,他回道:
''那些都是在印度比较贫穷的人的饮食方式,生活条件正常的家庭也是用刀叉喔!''
而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对基本常识的一知半解,及缺乏说话的艺术。
那如果缺乏基本概念,该如何将问题问得更圆滑些?
我会加入一点幽默的问说:
''我之前有看过一些印度的电影场景,裡面的人有些用手抓饭吃,如果是我,我一定不敢,
因为我不能想像刚做好的饭,如果用手直接接触到那种高温会是什麽感觉,你们是怎麽克服这个问题的?''
(以探究传统文化议题来做询问,并已先想好为何不敢用手抓饭的理由,比直接丢个开放性问题会更加礼貌。)
案例二,我与几位欧洲友人在咖啡厅聊天,中途加入了其中一位友人的女生朋友。
在外国人的交流圈中,大家第一次见面的第二句话就是互相问道,你从哪裡来的(第一句为招呼用语)。
她是某一位巴西男生的朋友,一位友人问了她一句,你是从圣保罗来的吗?
<*会这样问是因为,圣保罗为巴西经济首都,海外巴西人多半从这裡出发>
她回答,不是,你可以猜猜看。
友人又问,那妳是從葡萄牙來的嗎?
讲完后,巴西男生告诉他''你这样问会有点不礼貌喔''
<*而由于巴西先前被葡萄牙殖民过,因此母语为葡萄牙语,而此位友人虽然了解历史,但未站在对方立场设想而问。>
我会这样问:
''我知道巴西跟葡萄牙都是说葡萄牙语,所以你有可能是從葡萄牙來的對嗎?''
(与案例一一样,让对方认知自身的历史基础概念,会更加圆滑,若毫无概念也直接说不知道即可)
02
问其所长,投其所好,打蛇随棍上。
(好奇心、好奇心、好奇心)
这裡要谈的小技巧对于嘴拙者很有帮助,首先必须具备对''任何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刚开始在与人交流,大家便会互相探询彼此的兴趣/专长/所好等话题。
若碰巧遇上一个在某方面兴趣正好与你有所连结,那你可能可以交得一位好友。
但,当我们遇到生活背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要如何才能达到更多互动?
以下分享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到读者。
技巧一,当你不了解谈话主题,请善用''为什麽''作为你的引导句。
人,是喜欢被称赞及自我表现其擅长一面的生物,
大家应该都听过一句话,会聊天的人并非能言善道之人,而是一位称职的倾听者。
而最好的倾听者,也永远知道如何利用一些话语,引导对方被称赞及表现自己。
但多数''倾听者''卻都只是在''倾听着'',想当然尔,当对方感受不到你的好奇心,话题也就自然结束。
技巧二,重複对方最后一句话,再给以疑问句语气。
但,如果每句话都问''为什麽'',确实也会有些奇怪。
若能适当的加入一些对方说过的话语,也能营造良好聊天气氛。
*以下对话,小明与小华在聊互联网话题,而小华并无对其涉略。
小明:最近很火的互联网平台''简书''有没有听过?
小华:简书?
小明:对阿,就是可以分享文章,以文会友的地方。
小华:(怎麽)以文会友?
小明:是阿,对写作有爱好的伙伴们都会在这裡,我也写了不少旅游文章。
小华:(什麽样的)旅游文章?
.....
03
初谈旅游,聊得投机可接觸经济、教育、历史、宗教甚至是刻板印象等议题。
(意识对方地雷区,尽量避免提及)
旅游,几乎是所有人的兴趣之一,不论是喜爱穷游还是跟团旅游。
当我们已知晓对方国籍甚至是居住城市等资讯,都可以藉此製造许多话题。
如传统节庆/食物/宗教,或是当地人才知晓的祕密地点等等,
然后也可向其分享你所居住的国家/城市等相关基本资讯。
我们习得的基本世界地理/历史概念是打开世界之门的两把钥匙之一,
而英语''沟通''能力则为另外一把。
虽然我对世界史涉略不算深,但基础概念还有,
我总相信事出必有因,无论是凋刻精美的建筑,或是特殊节庆甚至是特殊法律规范等。
或许是我好奇心极高,也常常把外国朋友问倒。
在各国,无论艺术经济教育等等议题,有些现象甚至从数十或数百年前便早已存在,难以记得其来由,
朋友常常还要在网上确认一番后,再以当地人的观点叙述给我听。
禁忌话题,要再三确认后再提及
*以下谈谈我自身遇到两种情况
(我认为也是华人最常遇到的)
尤其是在面对欧美朋友时,也与他们没有出自恶意,但被长期灌输的刻板印象所致。
其一,总是被问你会按摩吗?你会功夫吗?
其二,因亚洲人眼睛较小,许多欧洲友人拍照时想模彷东方脸孔,而会用双手纸将两边眼角撑高。
<其一,有时我会比喻,''若你是意大利人你也不会每天吃比萨吧''
而其二,我則会告诉他们,''这其实是不礼貌的种族歧视动作,多数东方人看到后其实不是很舒服''>
04
分享自身文化背景,相互学习。
(表达需有逻辑性、且非情绪性)
在这个时代能身为华人的一员是非常幸运的
随着中国逐渐崛起,有关中国的经济,文化,文字,语言等,这五千年的渊源流长也成了许多外国人关注的话题。
而每个国家都有值得赞许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国虽然还在成长中,不能一切如意。
但大多数的人心还是善良的,至少在我旅游时遇到的每个人都是好人,我总这麽对外国朋友说道。
中文造字工法,複杂而美丽
我在朋友前展现了先人的智慧,以日/月为例。
我在与外国朋友解释中文字系统的博大精深时,为了能让他们更加了解,我总在纸上画一颗太阳及月亮,然后将其慢慢转换成中文书写字日及月。
象形造字法,由物体样貌转化而成,为中文字造字方法之一,每次画完也多总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六书: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05
成为他的眼,归纳其''所有''背景,再提出或讨论深度问题。
(站在他人立场,嘴拙者建议多练习前几项再尝试,不然容易触碰地雷。)
最后一项,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但还需常常练习才能驾轻就熟,
而高速反应力是其关键要素。
我有时会思考,
为何''某些人''在''某些时候''会说出''某些话''?
可能我正在假想一个哲学性问题,
甚是无从找寻答案。
其实如推理小说一般,为何名侦探总能抽丝剥茧看到事件的真相,
我认为因为他们看到了所有始作俑者的眼中世界及欲望。
如果套用到说话技巧上,其实就是在短时间內归纳出有关对方所有的''已知资讯'',再迅速地参透对方的''应答方向''及''心思''。
而这一点我可能目前无法提出实例,但我认为以游戏语言来说,大概就是一种''被动技能''吧。
<再次感谢阅读>
可继续阅读<台北笔记 | 因为当了民宿房东,让我重新认识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