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太熟识我的朋友第一次知道我每年都会给自己放这么长的假时,都羡慕不已,可是他们却忘记了去问我为之努力奋斗了多久。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仅因为它是我内心喜欢的,而且它也是符合我们家庭实际情况的最恰好的方式。
前几天我写过这样一篇文:如果可以赚更多的钱,却会失去原有的生活品质,愿意吗?有朋友看到后,还是忍不住问了我那个老掉牙的问题:当初我们为什么选择回国生活。我反问她为什么不的时候,她立马给我列举出好多个应该马上逃离的理由。
于是我笑着问她,既然她都觉得目前的生活环境如她所说这么糟糕,为什么她却还没有逃离。她给我发了几个郁闷抓狂的表情包,然后无可奈何地说自己现在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即使想走也走不掉了。
我调侃她说,如果真想改变现状,一定会有办法的。她说自己都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没有改变的指望了,按照这样的方式把日子继续过下去,很快就可以到退休的年龄了,还是等她闺女长大之后再看能不能带她一起脱离苦海了。
这段对话看似是在开玩笑,但却反映了一种既渴望改变又不付诸于行动的口号主义者的心理。或者他们当下想改变现状的欲望并非十分强烈,只不过是在羡慕对象刺激下的一种暂时性的情绪疏导方式罢了。殊不知羡慕和被羡慕总是相伴相随的。
我又想起了自己曾经写过的另一篇文:前半生,活在别人的期望里;后半生,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 尝试改变的初期,就好比刚刚揭下面具的时候,必须经过阵痛的考验,因为要赤裸裸的袒露自己以前不想表露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狠得下心来,才能突破禁锢的牢笼、冲出束缚的限制。虽然要承受种种不习惯面对的情绪,但是,这是一劳永逸的短痛。
老公说过:“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我想记住美好而快乐的时光,不想沉浸在痛苦、抱怨、纠结和无奈中。所以,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我突破和自我改变。我希望做到三我合一:我希望成为的我、别人眼中的我,以及现实中的我。其实还有第四个“我”,即“无我”,当哪一天我无欲无求,心如止水的时候就修炼到那个境界了。
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感悟是:如果你不花时间去创造你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你将被迫花更多的时间去应付你所不想要的生活。如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则将逐步被淘汰;如果突破自我,将潜能无限。树的方向,风决定;人的方向,我决定!
正如我在自己文末的签名里写的那样,我放弃了只是活着过日子,而选择了有意识地过生活。前者带来的是紧张感和无奈感,而后者在享受生活中获得的是安全感和幸福感。只要我们用心生活,一定可以在最普通寻常的日子里活出甜蜜、活出雅致、活出欢愉、活出趣味来。
我是行之舞者,那一个放弃了过日子,而是在边行边舞中过生活的Awareness_dancer.
如果我写的某一句话,展现的某一个场景,让你的内心出现那种温暖而又熟悉的痒痒感觉,哪怕只是瞬间一现,那至少说明在曾经的某个时刻,我们有过一样的内在联接。
喜欢,那就在右下角点亮红心,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关注,我们的缘份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