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磨~剪子嘞~!”
高亢穿透天际的吆喝声,踏着初晨雨露的影,缓步且清幽的随风而来。以好久再没听着,这熟悉中藏匿陌生的远方牵挂,环绕四周旁,收缩且舒展的直击灵魂深处。
天刚蒙蒙亮,对于一夜没睡的老李来讲,却显得有违背常理的精神,往年也是一样。重阳节这天的欢喜,是抛开身旁芜杂与混沌的欢喜,是真欢喜。而元荼界的欢喜,也将在这天格外明显。
“老李,”睡眼朦胧的小李打着哈切,“这么早就醒了。”
“这都几点了,还睡呢!”
“几点,”小李拿起放在床头柜那破旧不堪的闹钟看了看,“这不才四点刚出头,现在起是不是太早了。”
“我是一夜没睡,”老李搭好湿毛巾,顺带舒展舒展筋骨,“现在,精神抖擞!”
那挑眉的动作,倒是认认真真的,没半点含糊。而小李,“哦”了一声,便又呼呼大睡了去,也没半点含糊。
或那一声吆喝,或今儿个是重阳节,或也有一夜没睡的习惯;这条街的好几个店铺,都开店营业了。
这老李才刚拿了门板,准备开店营业的。没呈想,一辆汽车不紧不慢的,停在了德来餐馆的门口。指不定含糊了去,知是个老朋友的,头也不回,依旧准备着东西一块儿。
“老李,”商人探出了圆滚滚的脑袋,招呼着手,“今儿个到你这儿过节,你看怎样啊!”
“嗯,不怎么样,”老李依旧是头也不回的鼓捣着,嗓门倒是太高了不少,“干脆不来的好,还省的忙活了。”
“咋这般说话嘛,”商人蹑手蹑脚的下了车,其间太高了声儿,“那我真走咯!”
“哎,别走啊,好不容易聚上一聚的。”
“对啊,”诗人也不紧不慢的下了车,“好不容易聚上一聚,别走啊!”
“得,”商人提着手中的酒,装着勉为其难的样,“今儿就勉强在这儿过吧!”
瞧那嘚瑟的圆滚滚脑袋,神气了不少。每回见个面,总是要这般斗上一斗。谁也没服过谁,可也都是个玩笑,事后便忘的一干二净了。
“我和诗人去钓会儿鱼,顺带说会儿话。”商人看了眼诗人,似乎在等待个回答,“要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添个红烧鱼的。”
“好啊,”老李搓了搓手,去掉了那搬门板留下的灰,“顺带把修鞋匠也叫上,千万不能忘了。”
“我们就去那附近钓鱼,放心吧,忘不了。”
说罢,将酒递给了老李。后备箱那放着的钓鱼工具,也在不久之后拿了出来,便悠悠哉哉的去了河边修鞋匠的店铺。
“老李,刚刚那两位,该不会是商人和诗人吧!”小李眯缝着眼看去,“越看越像。”
“咦,”老李差点儿打碎了手里提着的酒,“从背后冷不丁儿的,还真吓了我一跳,酒都差点儿被打翻了。”
“该不会又说了什么,爱来不来的话了吧!”
“你个小不点儿,”老李正要顺手招呼小李的时候,忽然疑惑起来,“不对啊,你不是在睡觉的嘛,怎么起来了。”
“嗯,这个问题问得好,”小李拖着腮帮子,装出绞尽脑汁的样子,活是可爱,“我得思考思考的。”
“少拿我老头开玩笑,快说,爱……”
“爱说不说。”
还没等老李说完话,小李便就帮忙补完了接下来的。谁叫都是老一套,不想接都难。
“好啦,好啦,我是去车站接朋友的。”
“你,”老李不敢相信,满脸的疑惑样,“还有朋友?”
“再这样说,我可就真生气了。”小李严肃了起来,“我得去接朋友了,待会儿见。”
平日里嘻嘻闹闹的小李,真是没想到会突然严肃起来。也许在小李的心里,对于朋友的定义,胜过很多很多。要说起来,自从小李来到德来餐馆后,同龄的朋友就少了。
(2)
“磨~剪子嘞~,磨~剪子嘞~!”
火车缓缓的进了站,窗外的景色却怎也勾不起回忆来。或是一遍遍的踏寻,每一个火车站台的光,每一片似是而非的景。在晓孩的心里,故乡的模样早已不在了。而眼前的,也只不过是一段时间的逗留罢了。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影是孤独的奢求。
“晓孩,”小李招着手呼喊着,“在这儿,这儿呢!”
或许耳机中循环播放着的音乐,阻隔了这份温暖;或是无所依的状态,让脚步显得格外承重;或不知该怎么面对,这少时玩伴的热情。并未听到呼喊的正晓孩,直走向前去,寻了个地方坐着。只是坐着,看看熙熙攘攘的人群,找寻影的孤独。
“晓孩,晓孩。”
不知何时,小李已经走到晓孩的身边,那份热情依旧可以燎原。虽是接触冰冷到刺骨的冬夜,却仍可在这无尽的寒霜中,找寻使其融化的方法。
“晓孩,”小李拍了拍晓孩的肩膀,并也坐在了一旁,“好久不见啊!”
“啊,”晓孩摘下只塞了一只的耳机,低声细语且缓缓慢慢着,“好久,不见了!”
断句听起来有些奇怪,而这奇怪中透露的,或无人会察觉。云终究是要远行的,去向很远很远的地方,找寻心中那留存已久的天空之城。就在不远处,就在一个飘忽不定的地方,等待着。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你去了不少的地方,”小李拿出手机翻找着,“真是羡慕,要是有时间,我也想出去看看。”
“看看挺好的,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挺好。”
“对了,”小李拉着晓孩的手,一个劲儿的往前走,“带你去一个地方,想必你一定会喜欢。”
“唉,”晓孩叹了口气,起身掸了掸灰尘,“好吧,反正也没啥去的地方。”
“走就对了,保准你会喜欢。”
“先透露一下,”晓孩确实有了些好奇,“到底是哪儿?”
“德来餐馆!”
这儿的名声不响,只是个巴掌大点儿的地方。不时会有往来的客商,经过元荼界,也算是有了些营生。说起德来餐馆,却是有好些个故事可讲,坐来听听也好消磨消磨时光。
正此时,火车离的还有些远,小李也正不急不慢的走着。离开德来餐馆后的诗人,心里不免有了些惆怅,那只属于文人的惆怅。说来是有事儿的,为了自己那不成文章的作品,可没少反脾气。
“要我说呀,”商人拍了拍诗人的肩膀,眉毛上挑,“干脆咱们自己个儿出书,好赖也是自己的事情,还没有那么多烦恼。”
“这倒是没错,也算是个办法。”
“这就对了嘛,”商人似是轻松了许多,走路也更为的快步了,“钱不是事儿,只要你开心就行。”
“好嘛,”诗人苦笑着,却也只能是苦笑着,“还是您阔气,比不了的。”
话语中明显有些不满了,可这哪是商人能听的出来的。还以为一口答应了去,任啥事儿都没有了。在诗人的眼中,怎会不想有那名气,哪怕小一点也好。写了那么多年的诗词,自费出个诗集,这算个啥嘛!
“甭以为我不知道啊,”商人后知后觉,倒也能听出个好赖来,“你这是在挖苦我。可我不能看着你不舒服,这挖苦我认。”
“倒也不是个不领情面的主,”诗人连叹了几声,心里头确实堵得慌,“知你对我好。我是怨我自己,写了那么久,也有十几年了,就是不成气候。”
“还不成气候呢,”商人这是真不知该怎么办了,“出版社找你约稿,你不应,这我可听说了啊!拒绝了不少,可有能耐了。”
“不是这不成气候,任谁写个十几年,不是我这样的!是写不出自己的东西,总觉写的空,写的杂。”
“有钱赚不就完事儿了,管他个呼呼!”
“哎,”诗人真就接不下话茬儿来,总是这样的,“也罢,不跟你说了。”
边聊边走边闹腾,这河边倒是近在眼前。仔细了的一看,没见着修鞋匠的身影,店铺的门是紧闭着的。索性先钓起了鱼,再谈些有的没的,惬意得很哟!
(3)
“磨剪子嘞~,锵菜刀~!”
“师傅,”老李扯着嗓门的喊,生怕听不着的,“帮忙我磨一磨,自家的菜刀有些钝了。”
“好嘞,只要李掌柜出钱,磨的蹭光瓦亮的。”
“少不得,少不得地。”
今儿个是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算是个汉族传统的节日。这天,少不了一系列有关的活动:出游赏景自是少不了的;登高临远依是放在行程之中;至于赏花饮酒、吃重阳糕,一人到显得无趣了;还有那插茱萸的习俗,说不定是个两点。
早在战国时期,就大致形成了,到唐代被正式确定。自此,亲朋好友登高“避灾”,也成了相聚的不二选择。
愿简书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