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谈的是为什么天后王菲和李亚鹏李嫣如何如何优秀,举了一大堆事例,以证明其观点:因为是见过世面的孩子,所以落落大方聪明懂事。虽然觉得文章里面一些例子有牵强附会的嫌疑,但是作者的观点我还是认同的,那就是多带孩子去外面看看,她见识多了自然不会再局限于自己眼前的小空间。
这一点,我作为一个妈妈实际上做的不够好,因为我个人就属于不会玩的那种人。小时候听话不敢玩,长大了没空不会玩,现在有了俩娃,也不知道该怎么带他们玩。这其实挺可悲的。总是听人说,不会玩的人不会学,我曾经嗤之以鼻,总觉得玩物丧志、浪费时间,有空我还比如多看看电视读读书,结果现在被狠狠打脸。
在网络游戏开发都成了大学专业的时代,我这样的人真是要被社会淘汰的节奏啊。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课程,可以教人怎么在工作之余活得有趣,那我一定要报名学习。
周日带着闺女去外子同学的农场摘葡萄,回来的路上聊天,就说到了玩具的话题。还不到6岁的女儿,觉得人老了就不能玩玩具了,我马上纠正她:并非如此。可能在她的认知里,玩具就是大人买给她的娃娃、彩笔、皮球之类的,其实她不知道,人的一生当中都需要也应该拥有玩具。不然的话,生活该多么无趣啊。
于是女儿问:妈妈的玩具是什么呢?我想了想,惭愧又傲娇地回到:妈妈的玩具就是书啊。惭愧是因为,我实在想不出自己还有什么会玩的爱好;傲娇是因为,如果能把看书当作人生乐趣似乎也挺有格调的吧。刚想到觉得自己好厉害,就听见女儿问爸爸,人家的回答是:爸爸的玩具就是妈妈呀。我:……刚想反抗,没想到女儿立刻就提出不同意见:妈妈是人不是玩具。眼看形势要往儿童不宜的方向发展,我马上开口:爸爸的玩具就是他的摩托车!这才让两个人都没话说了,为我的机智点赞。
后来我仔细考虑了这次我们三个人之间的对话,觉得还真是挺有趣也挺耐人寻味的。孩子的思维毕竟简单,说到玩具就只会想到自己认识和见过的,但是我们大人不应该限制孩子的想法,更不能让孩子走向思维的定势。外子不假思索的回答,其实让我觉得很窝心,这说明他是很爱我的,结婚这么多年依然觉得我有新鲜感,能陪我一起玩下去。至于我自己的回答,再想想也没什么好觉得遗憾的,如果看书能给我像玩一般的快乐和满足,为什么我就非要让自己去尝试那些纯粹为了消磨时间而发明的爱好呢?
和现实相比,和我现在能亲身体验到的生活相比,书里有更大更不可思议的世界,而去往那个世界的通行证,我随时都可以握在手里,要做的只不过就是翻开一本书。这样的读书人生,想想就觉得很精彩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