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奇怪的问题,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思考,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头发会长个不停,包括男人的胡须每天都要长,而其他部位的毛发却不怎么长,其他部位包括了腋毛、腿毛、胸毛还有…,对,就是那个毛。
因为性别的不同,小女孩最喜欢编织她的头发,而小男孩一律地讨厌理发。头发一样是感受细密的感官,别人用剪刀和手在头上七弄八弄,当然这感觉是不舒服的。
我到了成年还是不喜欢理发,可是毕竟是在社会里出没的动物,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头发渐渐地耷拉下来,再不收拾像个野人,走在公司里,神马气质气场都没了。《权力的游戏》里面的野人倒是不用理发,可绝境长城下太寒冷了,我还是乖乖的去理发店吧。
小时候去的理发店异常简陋,有些理发师不怒自威,孩子们坐在理发椅上就像是个囚犯。理发师是村里的邻居叫小爱明,现在应该是老爱明了吧。
如今大街小巷各色发廊、造型屋可谓琳琅满目,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理发店已经变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殿。里面的小学徒的造型,洗剪吹也好,杀马特也罢,让你感觉进入了一个异域空间,他们将毛发的艺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轰鸣的电子乐里,你感受着一种蛮荒的典礼,你坐在高高的祭坛,奴隶们小心翼翼的摆弄着你的头发。可惜在他们的理念里,所谓的前卫也只是把头发的两边抄掉,变成那种变形莫希干发型而已。
近几年,出于对发型艺术的膜拜,我把剪头发的预算从30元升到了130元左右,这个预算对于女孩子来说是侮辱,对于男人来说其实也是侮辱。什么?一个大男人要花130元去剪个毛发?
多一分则丑,少一分则不美。是的,这就是我充分表达着对于发型艺术的崇拜之情。我信仰优秀的发型师,我相信在他们精心的摆弄下,每一根头发的长短都是有根有据的。尽管130元的发型和30的发型看上去没有任何区别,不过我迷信它,它赐予我力量。让我满怀信心的走在公司的过道上。气质有木有。
130元除以30天的话,其实每天也就是四块多,我从小数学好,我觉得这点花费还是一个字,值。尤其我有点向着“中年人”迈进的如今,我只有靠头发撑起半边天了。
这个价位去理发,有一点是好的,就是服务。不但可以享受到肩部按摩,还有各种零食和饮料可以选择。有点夸张的是,服务员采用的是跪式服务,当90后小男孩仰着45度角,询问我需要什么都可以找他的时候,就差一句“Your Grace”没有喊出来了。
我没法阻止他们的跪式服务。不过当他或她问我:“请问需要我帮您掏耳朵吗?”
我还是断然拒绝了。我知道这个很舒服,但是我不想造成他们的心理有阴影。没有人天生就该帮别人掏耳朵。也许我们可以享受各种服务,靠着我们多付一点钱,不过人是有尊严的,我不想践踏它。
于是我微笑着说:“不用了,谢谢,这个我自己来吧。”
唉,这就是我的小小坚持。我知道我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