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返回固原为上班做准备了,这个寒假正式结束了。
对于自小就生活在农村的人,偶尔出去旅游几天都比较新鲜好奇,可要真正搬到城市长期居住,尤其年老之后,无一例外都感觉难以适应。但现实是,农村的年轻夫妇们为了让学龄孩子享受到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想方设法把孩子的学籍从农村转入城市,但他们又要在农村务农,老人们便被派上了重要用场,随着开学放学跟着孙子辈辗转于城市与农村间,他们无论多么不适应,也得硬撑着。
问题是,老人们能够在生活上给孙子们操心吃喝,接送上学。可是大多数老人要么自己不识字,即使识字也不会拼音或现代学校知识,所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提供不了什么帮助,随着孩子们越来越大,越来越有个性,有效监管都成了问题,所以从农村转学到城市,很多时候并没有理想中的效果。
爷爷奶奶带孩子真是有问题的,尤其在教育孩子方面。
二老在银川给小妹带孩子整四个月,想利用回家过年,一来换环境放松一下,二来也休息休息。我们回来给打扫卫生,办理杂事虽然很苦很累,但能让他们舒心地过年也值了。
一个月的寒假里,我们 一家便在老家陪着坐了20天,是近几年中时间最长的。说实话,我的适应能力算是比较强的,即使如此近几天还是有些心急了,想回到自己的小家去,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我有这种心情,也就很容易理解老人们不爱在城市生活,即使在儿女们的家里。
婆婆曾说,老人的家就是儿女的家,儿女的家却不是老人的家,当时不能理解,现在好像能理解了。
爱人回到老家远没有在自己的小家那般自由。在小家他总是随意身着家居服,赤脚拖鞋,从床上睡到沙发上,再从沙发挪到床上,随意打嗝放屁。可在农村老妈家,他就没有那么舒服自在了。
老人也是如此,在自己家里吃迟吃早,吃软吃硬,稀饭拌汤随意凑合都随自己的性子,早睡早起更是他们喜欢的作息规律。可是子女们都回来后,每顿饭都得像模像样地做,基于渐上年纪加之农村条件有限,这就让他们心里很是不安,即使子女们亲自动手做饭,他们也闲不住地跟着转,无形中为他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与不便。在农村老家,他们抬脚就能在院子里转悠,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阳光与微风的沐浴,与邻里家长里短。可是在城市的单元楼里,他们好象被关到监狱里,房子里寒气重浑身关节不舒服,出门空气不好又不认识一个人,完全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哪有什么乐趣可言。
于我而言,回到自己的小家,我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夜里睡不着觉时,我可以移步到另一屋里读书听书而不影响家人,我可以睡到自然醒而不用考虑老人早起干更多的活儿所带来的不安,我可以安享爱人整天做饭而不用理亏......
世上无论男女老少,家贫家富,都觉得自己的家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一话正是如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