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救赎 (1)
-----第四次教育行走宁波行
一
工作满十年了。偏远的乡村中学,人际关系相对稳定,有了一定的学校认可,能够熟知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职称的晋升如蜗牛一样慢慢的趴着。
这里的乡村中学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随着教龄的越长,教书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轻松。我已经度过了拼搏的十年了,剩下的不出意外,就应该终老这个初中。同事之间,经常就是家长里短的拉家常,几乎没有人会谈论教育。老师似乎很讨厌教育了,唯恐避之不及。我们对于教育似乎没有太多的奢想,只希望能够少带几节课,能够每一天混面钱。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关系畸形。校长不能够保护老师和学生,只为领导鞍前马后。家长稍有风吹草动都要和老师拼个你死我活。学校生态关系恶化。好老师没有丝毫的生存空间,所有的荣誉和利益都会被擅拍马屁者获得。校长不培养老师,不培养自己的教学团队,只抓教学成绩。老师只抓成绩,没有丝毫的教育意义。就如我们的历届校长所推崇的一句话而言,这个老师就是厉害,只讲考点,其他多话都不说。教育已经严重扭曲了。所有的人不能享受教育带来的乐趣,而是感受到教育的分裂。我的所有同事都有共识,何必那么努力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没有念,而是选择了偏远的乡村教育。当时对大学的老师们许诺,我即使在偏远乡村也会干出成绩。只因这个承诺,在乡村中学,我偷偷地坚持写作和读书,偷偷地试着教学改革,偷偷地做着和其他老师不一样的工作。我害怕其他老师发现我的不一样,会排斥我,会骂我的清高和神经病。我偷偷地藏着教育梦想,时刻转换在与现实与理想之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可以光明正大的谈论教育,光明正大的告诉我的同事,我已经做过的事情。最欣慰的是,同事、家长和学生对于我的评价就是,这个老师会把一个差班慢慢的带好。我也偷偷享受着教育带给我的乐趣,与荣誉与职称没有关系。
二
我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态,去赴一场不知道结果的约会。来回96个小时,从祖国的西北跑到沿海发达城市。我会得到什么?是不是这个活动和其他的活动一样,只是为了博取众人的眼球,获得其他的利益呢?一切都是疑问,一切都是谜团。走起吧,行动也许会有改变。
三
报道的那一天,会场报到处的大门,刀哥站在门口,笑脸迎着每一个行者。很多人相互是陌生的。刀哥的微笑和主动握手,让大家彼此感觉熟知,丝毫没有陌生感觉。文质老师也不厌其烦的和每一个老师照相。文质老师面向很慈祥,越看越像弥勒佛祖。光华的王校长也站在会场门口,迎接着每一个行者。作为我很难想象,大会的组织者会亲临现场和所有的工作人员一样,迎着这些远道的行者。这与其他的培训是不一样的,让我感觉到了一种尊重的感觉。很多的培训可能有着不同的目的,组织者关注的是参赛费,而不是参赛者的感受。
四
曾桂安先生的《让爱与时代共翔》的行知赏识主题讲座,让我对于我的教育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曾桂安先生是马来西亚华裔,他对于祖国的热爱,让我们这些一直没有离开国家的公民很难理解。正如先生所说的,离开了,才知道爱国。
先生在讲座中提到了,启动孩子的内驱力,内驱力是孩子走动的引擎。内驱力是一扇反锁的们,我们只有培养孩子用自信打开这扇门。
在我们现实教育中,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致力于发展孩子的发展。外驱力的过度发展让孩子的发展动力不足,功利性强。就如一辆汽车,如果靠外界的牵引行走,或者是推着行走,只要外力撤走,车子会停止不动。我们热衷的考试成绩、排名和各种竞赛……不过是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减弱孩子的竞争力。真正的孩子教育是培养孩子的真善美的格局,培养孩子自我发展的核心动力内驱力。
在听讲座的时候,我一直想,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越上学越厌恶学习,越没有学习的动力。只因为孩子的心门紧锁,我们用比如成绩、排名、好大学、好工作等等的各种外力,想法设法的撬开孩子的心门。我们撬的越用力,孩子加固的越牢靠。我们始终没有办法知道孩子的内心想什么。我感觉到害怕,我们的教育其实一直不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需要什么?我们不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有过什么?我们不了解教育对象的前身、今世和未来的情况下,我们却大谈教育,这是多么的可怕。我想到了,好的教育是了解教育对象,让他们的心门敞开,让每一个教育对象感受到教育的真善美。
我们一直苦苦的追问,为什么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苦心呢?只因为孩子的心门紧闭,没有办法彼此看见,怎么能够感受呢?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如徐徐春风,温暖舒适的环境让孩子的心门慢慢的打开,而不是像凛冽的北风,你越刮,孩子的心月紧。抛弃世俗的功力,慢慢的用柔软的心打开另一颗柔软的心。
打开孩子心门的办法,需要我们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们一直致力于孩子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我们每一天被孩子的各种问题纠缠着,让我们心力交瘁。可是,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去利用,可能师生彼此都是一中成长。面对问题,我们不是急于情绪的发泄和问题的解决,而是对于孩子的安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关注的不是问题多重要,而是关注他们的感受,关注他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从问题的制造者,变成问题的解决者。这个过程,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在也真正的成长。
我们很多的时候,大多数问题没有被解决,而是被填埋了。孩子面对问题,有的不是愉快的经历,而是恐惧、不安。每一次犯错误,意味着会有不同的代价承受。因此,孩子面对问题不是寻找解决办法,而是寻找掩饰的借口。错误不会让孩子成长,只会让他们更加自卑。我们很多人不喜欢犯错误,也讨厌从错误中吸收营养。也许,很多人眼中,错误就是一块烂肉,唯恐避之不及。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