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孩子一边吃饭,一边在看着球赛,看着他专注球赛,饭菜都有点凉了,我感受到自己的心里很不舒服。
不舒服的感觉让我想要制止他的行为,嘴巴想讲他,但是我的理性告诉我,高中生了,此刻我讲是不管用的,他关注球赛,是正在为他们班级的球赛做准备。
理性上我理解他,觉得他在努力学习他人的球赛经验,总结技术为班级的球赛做准备,但是我的心里就是不舒服,就是想要教说他。
我不断的观察自己,内在的念头一冒一冒的,这个方法不行,那就改另外一种方法吧,说不通就改写!
写出无数个名人身体不好案例,希望通过他们的案例告诉他健康的重要性,吃饭的重要性,好像别人生病都是因为吃饭看球赛。
你应该如何,吃饭应该如何。
我的脑海里,就是想要好好的给他上一堂课,好像我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我有点纳闷,自己今天怎么了,过不了这个坎了。
人就坐在儿子的面前,虽然我什么话都没有说,但是我的内在已经把要说服他的过程演练了一遍又一遍。
只是被我的理性压着,没有变成行为。
念头一闪,一闪,行为就在时刻做准备,为接下来说服他做准备。
想要告诉他“不好好吃饭就会生病,不好好吃饭就会不健康,不好好吃饭就会不长寿”。
外面是风平浪静,里面是翻江倒海,我静静的观察自己的内在变化,看着自己在不停的折腾。
古人言:“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说的太有道理了,如果觉要迟了,念头一起,身体恐怕早已经开始行动了,我们的嘴巴、眼睛、手、脚、就会开始工作,用我们所谓的关心去唠叨、抱怨、指责、说教、折磨孩子,彼此之间是还有一场较量。
恍惚中,我似乎看见了一些东西,我想抓住它,它闪走了。
饭后午休,我躺在床上,开始把刚才自己的闪过的念头整理一遍,我自己震惊了。
我爬起里,用笔把念头整理出来,两个画面重叠了起来,就是吃饭看球赛,等于身体不健康,等于疾病,等于癌症。
天啦!我的关心怎么变成了担心?变成了变相的诅咒?
在我关心他吃饭的同时,我的潜意识里已经有了一个对应的画面,身体不好,生病,癌症等等结果存在了。
看起来我是在关心他,其实正在用我自己想象的画面,自己虚构的画面,担心诅咒他;
我关心他吃饭,其实是担心自己内心那个,我自己预设的画面出现。
这份看见让我震惊,我为自己的念头感到可怕,此刻的发现,让我沉默了。
念头,就是一颗种子,我们每天是否能够觉察到自己在种什么种子,好像多数的情况下,我们是不知不觉的。
这个发现让我觉得有点可怕,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我爱我的孩子,可是我在种什么,自己尽然都不清楚。
我以为我的关心是一种爱,但是我没有想到是,我的关心下面是担心,而不是相信与祝福。
担心什么就会链接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我们打着关心的旗帜,掩藏的担心,就更加的可怕了。
今天的发现,让我可以合理的解释,为什么我们的爱让孩子有时候会变坏,不是孩子想变坏,是我们的关心把他们诅咒坏了。
是我们掩藏在爱与关心下的的不信任把他们推向了不好的一面。
我是带着爱与祝福在做饭,还是带着担心在做饭,还是烧的是自己内在的安全感?此刻的我不再淡定了。
学无止境,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无知才让原来我是多么的无畏,拿着妈妈的身份去伤害孩子的成长;
原来爱有时是一种伤害,在生活中,对待孩子真的是要谨言慎行。
想想自己小时候,我们边看电视,边吃饭,好像自己现在也挺健康;
小时候,父母从来不过问我们吃不吃,反正东西都在家里,我们自己饿了就会四处找吃的;
反之现在,我们把孩子当作了弱智儿,好像他们自己不知道饿似的,怕他们冷,怕他们热,怕他们饿,怕的背后是我们对他们的一份不信任,一份担心。
其实,我们过度关心的背后就是担心,就是我们自己的匮乏。
我在反思自己,反思我的语言模式。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关心的话语,但是感觉就是不舒服。
记得以前,我就是不喜欢别人关心我瘦,别人关心的话语就是不断的让我看见自己的缺点。
朋友一看见我,就说,:“哎呀,你怎么这么瘦”, “你好像又瘦了”,“你要多吃点”“你冷吗”。你······
看起来他们是对我关心,但是我瘦的样子唤醒了他们内心一个病态的画面。
他们其实想要表达,你这么的瘦,是不是那里有问题吧,你有病吧,要不要看看,只是不好意思说而已。
原来,相信与祝福一个人真的很难,相信祝福我们的孩子更难。
感恩我孩子,他用各式各样的问题呈现在我的眼前,来帮助我成长;
感恩我的孩子,他给了我机会让我看见自己的不足,让我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在那里。
感恩祝福我的孩子,感恩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