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出来散散步。随意走在人行道上,看看街景,看看街两旁的小店,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超市,有架着一个油锅一个沥油架的油炸小吃,还有放着两三张小方桌的烧烤小店,还有架一张小桌打牌的爷爷奶奶们……这样,人行道被占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还间隔着种了行道树。
慢慢走着看着绕着道,对面蹦跳来一个小男孩,大概五六岁吧。刚绕过一棵行道树,突然绊了一下,叭的一声趴在地上。我刚想扶一下,问一声,结果看到他非常麻利的一下子爬起来,继续往前走了。我看看前后左右,好像没人跟着这孩子,前面也没人等他,旁边也没有人注意他。我真想笑啊,肯定就是他一个人了,但是他的家一定就在附近,他一定很快就到家了。
我不知道他回到家会不会找妈妈哭诉。但是我看到边上没有亲人的时候他一点都不哭,一点都没把摔跤当回事,叭的一声摔疼了都没一点事。说不定他还觉得挺丢人的,走得好好的摔跤了,别人看到会笑话的,所以一骨碌麻溜的就爬起来了。
所以,真的挺好笑啊,孩子们真是可爱呀,孩子们也爱面子呀!为了面子,他忍着疼,忍着没人关心的委屈,匆匆地离开那个让他丢丑的地方,匆匆地离开他自以为的嘲笑的目光。
我在想他回到家就哭,一哭就引来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赶紧询问,怎么了,感紧问哪里摔疼了,赶紧给看哪里摔破了,赶紧给揉揉,赶紧给拿红药水抹抹,赶紧埋怨起树埋怨起地来……就这样小孩子越来越委屈,本来都不知道哪里痛了,被一抹一揉的越来越痛,越来越委屈,跟着爷爷奶奶的埋怨也就怨恨起树怨恨起地来……
所以呢,小孩子在没有最亲的人在身边时,他能承受很多,疼痛、委屈,他不会和陌生人去撒娇,不会自己对树对地等外界发脾气。有时正是大人们太多的关注才让他关注起自己来,而大人们太多的把他当成弱者,让他也认为自己需要保护需要出气需要你宠他。久而久之,当他把这些当成习惯,而你认为他长大了不再宠他不再关注他的时候,他就受不了了。
所以大人给孩子的关注应该是默默的,不能让他发现的。你关注他的情绪、关注他的习惯、关注他的脾气性格,但是你随他有情绪,随他发脾气,随他去折腾,你只不让他发生危险,你只微笑着引导他,他自有他的分寸。
如那个摔倒的小孩子,他回到家一哭,家人来看看,看到他平平安安,那就淡然一点,散开吧,别围着他把他当中心。只要有一个人安慰,也是笑笑地说没关系就行,破了的话抹点红药水,告诉他是消炎的,一下就好了。以后绕开树,绕开花栏走,如果又绊了摔破了,自己抹点红药水就不疼了。他看着淡定的家人,也会淡定下来,认为这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自然也就没委屈了。
总之,你越把他看得重,他就越认为自己不得了;你越认为他还小,他就越做不懂事的给你看;你越宠他,他越是什么都得满足;你越什么都给他安排好,他越是自己什么都不做……
所以,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如他所是。他该经历的都让他自己去经历,不要嫌他慢,不要嫌他脏,不要嫌他烦,不要怕他不会做……给他慢的权利,给他摔的体验,给他想哭的发泄,给他动手的机会……他便会不依赖,他便会承担责任,他便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便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几个家长能做到看着孩子舀不起饭而袖手旁观。慢慢修炼,修炼好自己,才能锻炼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