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是不看畅销书的,因为成年后第一个笔友推荐了,所以买了一本看看。书本身对我而言没太大的吸引力,但一本书有一些话能引起思考便是了不起的书。读书的意义不在才万贯,在于读书本身。
概念:隐士佛教道教,傻傻搞不清楚。
作者对隐士这个词的概念来源于什么地方?对隐士的向往又从何而来?我以为,大概是从对中国文化的神秘开始,继而淫从书中来,姜子牙诸葛亮之类,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崇拜迷信,因为他们没有一贯而终传承的文化,骨子也未能有祖先镌刻的精神记忆。震撼于中国人对道的虔诚与钻研的专注,神秘之感与探索之心油然而生。隐士,像是一个符号。简单神秘未可知。最后作者找到的隐士是谁?当然不是从夏开始单纯隐而求术的大人,也不是魏晋三国以及之后的隐而求仕的士人和鬼谷之类的士人之师,不是唐宋的诗人,衷心研究学术的药王孙思邈之类以及八仙们而是中国的道士和尚和尼姑。
我也不懂道士与和尚们,大概道士是土生土长的,和尚是进口与土货交合后的混血儿。只是没想到,最后说着一口流利中国话的混血洋妞打败了操着陕西方言的纯种国人。做道士的人越来越少,和尚们却不仅有隐士,也有北京大学的大师。道家的祖先最早可能是老子,后来可能是庄子。对我来说王阳明也是,至少他是个隐士。无论是家后山阴冷的山洞还是龙场,都是一场场认真且深刻的修行。但是老子也好庄子也好,他们都不是和尚。弘一是和尚,可惜和尚始终是外来课。我倒希望道士能日久弥新,在中国看到越来越多有精气神的男人扎个鬏子,穿着蓝袍。但也感谢和尚们,是他们传承了道家的文化精神,并间接泯灭了炼丹术。是他们慢慢培养新的大师,让寺庙不再变成动物园,供人观赏,吸引培养高学历的大师。
普通人可能不太能理解,但中国有信仰的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道家或者佛教的文化精华,并不是迷信,牛鬼蛇神好,急病乱投医时的陷阱。这一部分的职能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结束。取而代之的是超越肉体的精神境界,和社会国家的发达同步,举步升起。随后,人们会发现,会惊讶,会释然欣慰。而人们一夜之间的惊喜,实际上是许许多多人毕其一生追求努力的成果。浮冰下比表面更广阔的基石,幸而,现在我能窥见一斑并大胆预测。
最后,让我再尝试想象描写下隐士们的生活,粗茶淡饭衣不裹体,面对一草一木一青菜却心生蝉意,心生道。天未亮便晨起诵经,而后挑水煮茶,又是念经悟蝉。心无杂念,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ps:隐士的生活大概就是回到清贫的大同社会,我可以这样说吗?道家的人都崇尚回到大同社会。虽然这说法实际是空想是倒退,但作为个人愿望未尝不可。在精神世界里的想法,我觉得一切皆可,而且可的可爱,可的清新脱俗,可的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