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学习心理学,考了心理咨询师后,接待了很多焦虑妈妈和孩子。发现焦虑妈妈总是担心孩子长大后没有才能,越想越糟,以至于难以入睡。焦虑的孩子,最常见的是咬指甲,对自己没信心。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来自父母亲不自知的梦想绑架,孩子不能做自己。孩子萎靡不振,父母又更加焦虑,如此循环。真心想为孩子们发出一点声音:让孩子成为自己吧!年轻的父母们,我们的梦想不要再让孩子来负责了。
智光大师的故事
在昨天的读书会上,由于情境触发,想起智光大师写的那本《妈妈课》。从前匆匆读完便放在一边了,也没细细领会。今天,终于明白了里面的一些东西。
智光大师高中期间得了抑郁症,他的师傅把他带走的时候,智光大师的妈妈追着跟师傅说:“孩子还小,起码让他念完高中再走吧!”
师傅问妈妈:“你知道孩子跟你回去会怎样?老师知道他的未来吗?”
妈妈说:“不知道!”
师傅说:“但我知道。孩子跟你回去会夭折。”
……
一段对话后,智光大师的妈妈主动离去。智光大师在书中写到回想起妈妈离开的背影,每次都能感受到妈妈深深的爱,也会因此而泪流满面。
智光大师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一心想用好成绩,自己的优秀来报答父母亲。所以,很难接纳自认为不够优秀的自己,因此而产生心里困扰,直至抑郁症。智光大师的母亲是伟大的,在该放手时候忍痛放手。要不是那份深情,也就不会有今日环游世界,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做贡献的智光大师。也不会有《妈妈课》这本书。
真心的希望读过此文的妈妈们都读一读《妈妈课》这本书,特别的真诚。对很多人都有很大的启发,于我而言也是有着很大的帮助。再此感恩智光大师的妈妈和智光大师。
妈妈帮里的一位母亲和儿子的故事
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见多了,却也还是无法对生命麻木。想起前些年,在妈妈帮认识的一位妈妈。他的丈夫是一个公务员,自己是一位收入颇丰的小企业主,儿子成绩非常优秀,一直都是父母的骄傲。但在高二的时候,突然抑郁症爆发,无法去学校上课了。
妈妈带着儿子去看心理医生,爸爸不太相信心理治疗。他的策略是多找几个医生问问,可是,每个医生说的都有出入。最后,刚好证实了自己对心理医生“不靠谱”的猜测。他就认为孩子是没有问题的,配了些药吃吃,呆在家里。希望儿子早点好起来去上学,他觉得孩子是在跟自己做对。只是矫情,不想对自己负责。
时间过的很快,一下子几个月就过去了。儿子在她妈妈的照顾下,慢慢好转。这位爸爸见情况有所好转,拿了很多作业给孩子做,希望他能快些去读书。他执著于把孩子打造成自己的荣耀,他一边找专业人员咨询。
后来,孩子很快又进入了学校。不幸的是,没多久从单纯性抑郁转变为躁郁症,又没法上学了。儿子对妈妈说,自己是在为妈妈而活。父亲即生气又愤怒,他想到的最多的是自己的需求被否定了。看似我都是了你好,其实际上都是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绑定到孩子身上。后来,儿子割腕被救。好几次后,左手差不多快废了。父亲见儿子不能承载自己的梦想,日日酗酒。
但妈妈没有放弃,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发觉儿子只要离开爸爸情况就好很多,但儿子一有好转爸爸就开始对孩子提出很多要求。导致儿子变得更具严重,精神分裂了。
那位妈妈最后做了带着孩子离开的决定,带?着儿子远离了那个执着于自己的妄念的父亲。据说,后来,儿子的情况也变好了。母子俩一起学习了烘培技术,在他乡过得还不错。后来,还逐渐形成规模。儿子还在同乡会里头任职,一脸阳光帅气,谁能想到他曾经因为抑郁症多次割脉自杀。明白人都知道,要不是这位了不起的母亲觉悟了,并且当机立断,或许这孩子的一生不堪设想。
有时候,父母看似都是在为了孩子更好。但是,不幸的是把孩子逼上了绝路。想要孩子变得更好,或许,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做自己。我特别喜欢卡尔罗杰斯的那本《论人的成长》,以及卡尔罗杰斯关于对人的成长的简述。人的成长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我和我的大女儿
我在初中的时候,有一段晦涩的青葱,过了之后也没当回事。不料正印了一句话,欠了的迟早要还的。
我在那段时间,常常有死亡冲动。现在想起来能活到今天,一定是爸爸妈妈一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得来的福报。我有次来到水库边,想走进去。那一天,我同寝室的同学发现我睡着睡着突然不见了。于是去厕所找我,没人,机智的她报告了老师。校长带领全校师生找我,当时我正因为想起高尔基的坚强而觉得自己荒唐可笑。看到老师和同学们来找我,我咽下心中的秘密。
跟老师说:“今晚月色甚好,欲在水边观之。”
宽和的同学和老师都没有半句责怪之言,直到今天依然被同学和老师的情义时常感动。那时候,老师特别喜欢我奇思妙想写下的文字。同学和老师时常夸赞我是未来的作家,我自己不知道何时在心中播下了这颗种子。
后来,我浑浑噩噩忘记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直到大女儿出生,一天天长大,直到上了小学。我发现自己不能忍受女儿不够优秀,特别是读写方面。虽然也甩了大多数同龄人一大截,但我从不满意。
后来,女儿在我严厉的管控之下,出现了脚指甲,啃手臂等行为。看着孩子在我面前时常不知所措的样子,我慢慢意识到了一丝危险。一天,她写的一篇作文我看了一下就把它撕碎扔进了垃圾桶。
还挖苦她说:“还好!这样的作文,垃圾桶还能容纳它。”
女儿生气的关上房门,痛苦起来。等到平静下来的时候,手臂被她咬的青一块紫一块的。这时,我也为自己的言行感到愧疚了。可是,一但情景触发,这样的模式会自动重演。当我不能自己的时候,走上了心理学学习的道路。慢慢地,从这样的死循环中跳脱出来。这条路太不容易了,好在有老公的支持。
有一天,我跟女儿说:“孩子,成为作家是妈妈的梦想!妈妈把这个梦想投射给了你,现在,妈妈决定对自己负责。把这个投射给你的梦想收回来。而你,长大了要成为怎样的人,由你决定!妈妈会一直爱你,陪伴你,支持你的。”
女儿听完,抱着我痛苦,直到哭到睡着了为止。在她醒来后还以为自己是做梦,说自己不可能有一个这么温柔的妈妈。
我对孩子说:“每个人都值得被温柔以待。以前是妈妈错了。宝贝,对不起!”
女儿继续抱着我哭,然后我抚摸着她的头继续说:“宝贝,你是妈妈的骄傲。这么沉重的苦难没把你压倒,你会因此而更坚强的。”
这时,女儿抬起头看着我的眼镜,看见了我的坚定。
我又说:“宝贝!谢谢你来到妈妈身边,成为我的女儿!对我来说这真是世界上最棒的事情。”
我们默默的抱在一起,很长时间也没说话。那天,我觉得我女儿像天使一样。后来,我低下头,孩子居然呼呼睡着了。
从那以后,她虽然偶尔还会要咬指甲,但再也没有咬过手臂了。现在在她咬指甲的时候,我就会在心里暗自庆幸事情没有变得更糟。
如今,女儿还是很喜欢写东西,但没了先前的压力。我会跟她说:“宝贝!我们可以写写自己可以写的文章,看看自己能看的书,这样也是很好的。”
现在想来,还特别感谢那些曾经让我们日夜难眠的痛苦。这些痛苦指引我们不断的探索,直至从内心深处明白什么才是: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我有一个老师,他是一位催眠治疗师。他治愈过很多人,但他总是说:“治疗无非就是让来访者去做自己,成为自己而已。都是来访者自己把自己治好的,我只不过提供了一些支持而已。”他的儿子正在上高中,成绩很一般。我曾问他为什么不催眠一下他的儿子,他说:“你怎么就知道我催眠他成绩好一些会比他自身的自然成长更胜一筹呢?”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父母的职责。父母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更好的成为孩子自己,无论是花还是树。是花就帮助孩子开的更绚丽,是树就帮助孩子长更健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