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一个还在读本科的读者给我留言,说她最近这段时间很烦恼。她是山东人,今年大三,父母催着她早点准备家乡的公务员考试,说工作稳定,同时离家近。
她说不想考公务员,不想过一眼就看到头的日子。这样的理由我听多了,一笑而过。当我再问她到底想做什么时,她说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来问问我。
我有点懵。
于是我就职业与专长又多问了她几个问题,她回复我:“我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专长,看别人在一线城市挺好的,我也想去,但又不敢去;回家当公务员确实稳定,也没什么压力,但我又怕自己虚度光阴……”
聊到这里我就明白了,她的潜台词是:
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我什么都想要。
最后我们的聊天无疾而终,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没聊出来。除了没结果之外,让我觉得心累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沟通成本太大,东说西扯,能得到的答案就三个字:不知道。
就我的经验来讲,一般所有高质量的提问,其实在提问的时候,问者自己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他的提问,也只是为了求一个认同而已。
但最可怕的就是那种,他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回答者绞尽脑汁说了半天,然后发现对方根本没在听。
这种感觉很可怕,让人心灰意冷。
02
关于去大城市还是回老家的问题,我之前谈过自己的看法。到现在再看时,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标准与价值观,去哪里都没有错,跟着自己的心走就好。
每一个选择都有好坏两面,你享受的同时也得承担责任,占有的同时也要付出辛劳。
其实也不用听别人的,因为时间,早晚会告诉你答案。
很多时候,长辈的想法和我们有出入,这也很正常。家人的条件、经历和处境,决定了他们的想法。所谓的代沟,其实就是长辈们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对你好,而你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不领情。
但最最关键的,还是你自己的想法、判断和选择。
我其实最害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学业与喜好,不知道;
工作与城市,不知道;
谈婚论嫁,不知道。
反正提到什么好像都不是很乐意,但说来说去,就是不知道。
一般这样的人,最后都会听从别人的意见;但因为没有主见,他们很难获得心里的平静。之后反抗、遗憾、抱怨一大堆,生活搞得一塌糊涂,自己累,身边人更累。
他们就像一幢建立在空中的楼房,没有地基,所以坍塌,是早晚的事情。
这里我可以套用一个句式:就怕你什么都不知道,还什么都想要。
03
之前师门聚餐时,我的导师说我比较强势,然后话锋一转,说强势的另一面其实就是有主见、有事业心。我也不知道他怎么看出来的,但这么多年,所有的事情我基本都是自己做选择的。
很早之前我父母就不干预我的事情了,可能他们也知道,管我,我也不会听。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养成了无拘无束的习惯。可能是我小时候看了太多历史名人的故事,他们能力出众,他们坚守原则;也可能我早就想成为不知道的某某,冥冥之中已经有了想法,默默指引着我。
后来我和父母就有了默契,我做我的事,他们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于是干涉少了一些,尊重多了一些。
其实我的想法也很简单,我就想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一个踏踏实实坚持自己喜好,并且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的人。
我喜欢的东西并不多,所以我擅长的并不是做选择,而是不选择。
生活中的机会、诱惑、喧闹有很多,但我已经逐渐沉淀出了自己的性格和原则。
该做的事情我一直会做下去,不感兴趣的东西不管怎么热闹我都不会碰。
说“不”,成为了我的一种能力。我之后要努力的地方,就是有更坚持的能力,可以说更多的“不”。
我可以坚持一个爱好很多年,从入门到精通,再从一种精通到另一种精通,然后继续摸索其中的哲学和境界,从而发现——原来这个事情可以做一辈子。
这就是我的选择标准:要么就不碰,要么就一直做下去。
04
对大学生,或者刚入职场的读者们,我还有一些思考和经验,也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千万不要毕业之后就停止学习。
很多人在毕业之后就停止了学习,其实学习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只是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更重要的是保持敏锐的感知度,及时补充自己缺乏的知识。
这个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达尔文提到的“适者生存”,你还记得吗?
第二,不要频繁地换工作。
工作是为了赚钱,一点都不假。但竟然有毕业生在刚工作第一年的时间里,就换了六七份工作。他们说刚毕业,试错成本低,但其实你在一个公司待一个来月,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学不到。
同时,频繁地跳槽的另一面,也是自己的没主见。
第三,不要经常抱怨。
抱怨其实是转移问题,你把很多可以剖析自己的机会,直接扔到了外部原因上面。一个人,你越专注于什么,就会制造什么。所以你抱怨越多,自己没有什么提升,反而会产生更多抱怨。最后只能把别人的好,全归结于运气,把自己的差,全部发泄于情绪。
真的一点意义都没有。
第四,要专注于改变自己。
所有的改变都是由内而外的,解决问题的根本,也在于慢慢地改变自己。改变你的知识储备,改变你的生活作息,改变你看待问题的方式,改变你的身体状况……
慢慢的,你就能感受到生活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