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觉得天地光明
——《时间的压力》评论
文 / 马运德
夏立君的《时间的压力》一书获鲁迅文学奖,小城突然出了知名作家!该书获奖时,作者在日照日报社工作,我单位与报社前后楼,竟然不知有此人。急找来书,一气读完,觉得甚过瘾。
我爱读历史,爱看品评人物的历史散文。人的天性,就是爱苦苦追问自己的来处。探究古人,可厚植我们的生命之根,提升人生视野,开拓前行路径。这大概就是读史的动力,也是传统的力量吧。《时间的压力》拨开历史的氤氲,让我亲切、真实地看清了几个古人。
人似秋虫,生命长度皆有限,又非秋虫,因为人能感受到时间的巨大压力。作者写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曹操、司马迁、李斯、商鞅、李陵、夏完淳等几个历史人物。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以多维的视角审视品评人物。作者好似一个历史的考古者,穿越时光隧道,对每个人物在一定时间单元里的场景、情景,进行认真搜寻检视,对其作品发出的声音仔细谛听,对后世漫长岁月中嘈杂的评价进行严格的鉴别,用历史的视野去审察。作者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单元”里,以宏大又细腻的文思,窥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开他们此生此世的使命、担当或挣扎,并作出别具一格的判断。屈原的委屈,李白的狂傲,司马迁的孤愤……人的生存愿望或理想,在时间在现实面前,常常做出看似难以理解的选择。这是因为时间的压力,压向了这些古人,压出了他们的非常的思想与行动。同样,实际时间也在压着我们。在大地上,时间是最大的危机和压力。夏立君有言:“我只恐惧时间。”
人区别于其他生灵的最大特点是有人性。几千年来,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没变的是人性。作者基于这一点,把人性当作判断一切的更根本的尺度,贴紧人性,探寻古人。古人鲜活的生命呈现在作者笔下,亦让读者能够空前地将这些人物看得更真切。人性都有两面性。古往今来,大人物小人物皆如此。通常,我们对历史深处大人物的好恶评价,往往带有浅层的个人感情色情,而缺乏应有的理性深度。《时间的压力》启示我们,对历史人物,没必要故意去塑造得高大上,让其成为脸谱式形象。对人性的两面性挖掘,看透人性正反两面,也并没有损坏人物形象。不为尊者讳,直面人性,也并没有掩盖其人性美的一面。我们既应看到人性的光芒耀眼,又要看到人性的隐晦沉重,看到人性的两面性集于一身的纠结。只有这样,我们与这些人物的距离才能更近一点。作者真诚激越又思辨性极强的表达,与读者能形成强烈共鸣,人性的光芒耀眼的一面也会凸显得更加璀璨绚丽,我们从阅读中亦能获得更成熟、更理智的力量。作者对人性的挖掘解读,令人震惊又信服。他告诉我们,李斯、韩非、商鞅、李陵等人,他们的人性没有根本的异常,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实际是当时历史环境造成的。今天我们分析这些历史人物,看这些历史人物,应该有这样的视野了。感谢夏立君在这个时代对我们的奉献。
作者深入研读占有大量的史料,用哲学眼光审视历史人物,挖掘之深,视野之新,令人钦佩。作者审慎的对待历代官方和民间对这些人物的评价,努力不让某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影响对人物的客观态度。书中没有对人物空洞煽情的感慨,而是把一个个更真实、亲切、坚硬的历史人物摆在我们面前,这反而具备了超常的说服力感染力。以哲学思辨评判审视历史人物,是本书的又一突出特征。多维地看人,分析人,哲学的分析人,避免了打量人物时的短视与机械。
年代久远,时移世易,准确品评人物可谓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但夏立君用独到的方法,把历史人物写活了。我们如果用这样的视野、这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历史上的人和事,或许,我们会有新的发现。弘扬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前人对历史对人生的认识上,要有新的发展。我觉得夏立君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作者呈现给我们的不是短平快的心灵鸡汤,是呕心沥血得来的思考和发现,是寻幽探微,在历史幽深的隧道里考古历险、苦苦搜寻、一点一滴发掘出来的宝贝。若手中有本《时间的压力》,可要细心研读啊。
我们怎么也跳不出传统。跳过不过这些历史人物,他们还活着,他们无处不在,他们还在和我们每个人说话。这是一群文化的幽灵。人们还在对他们有着不同的解读,他们的存在还会永远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面对这些在历史幽邃时空下生活过的人物,《时间的压力》努力展示他们人性的光明与崇高,亦毫不回避他们人性的幽暗。合卷沉思,我却只觉得天地光明。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的魅力与力量所在。(静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