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非自愿来访者的一问三不知,可以从被强迫来访的动力谈起,会使来访者有表达的欲望。老师可以先同理来访者种种的不满情绪,还可以去肯定来访者:在如此感到不满的情况下还能够来找老师,真的很不容易。说明你是一个愿意与人合作的人,也希望自己的情况不要再恶化下去。
面对非自愿来访者否定或批评接受辅导的价值时,老师丌直接而温和地告诉来访者:我不会直接要求你应该怎么做,我在这里就是想帮助你,让你如何能够不用再到这里来接受辅导,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或者你觉得在会谈过程中我们讨论些什么,会让你觉得不是在浪费时间?你希不希望可以做点什么让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好?这样的引导,表示了老师的善意与立场,也促进来访者至少开始思考自己想要的目标,以产生最佳的改变动机。
用关系问句引发思考:是谁要你来接受辅导的?对方希望你有什么改变?是什么让他们觉得你需要改变?他们会如何评估你的进步?他们觉得要你改变到什么样子,就可以不用再被找来谈话了?
用评量性问句请来访者思考:在要他来接受辅导的人的眼中,目前对他的表现会打几分?他们看到了什么才打这个分数?如果希望被评量的分数能增加一点,他需要做些什么?假使来访者也同意必须接受強制他来访的理由,会谈目标就已出现。此时,老师就需协助来访者先澄请自己的目标了。
使用多重选择问句为来访者提供思考,如:你说你的老师希望你能变得乖一点,变得乖一点是指每天准时上下学、按时交作业、难过时会主动告诉老师,还是…对于青少年来访者,多重选择问句会比较容易回答,但这些多重选择的选项,必任要是具体可行的正向行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