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俱足,不假外求。这是雪师身上的无欲则刚:他只愿有简房住,有素衣穿, 有薄饭吃,有好书读。
作为现代人,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单食一瓢饮”。雪师是这样做的,他的儿子受了熏染,毅然放弃了高薪高享受,拿着薄薄的薪资朴素度日。他们父子间的“清欢”,令人感动之余,又不得不让我们扪心自问。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钱,物,欲吗?这些外在的富足,真的可以让我们幸福快乐吗?它们衍生出来的纠葛与执念,难道不会捆住我们吗?我们的被外在的东西塞满了,内在的空间还有多少呢?
阅读雪师的书,就是净化并进化自己的过程。作为一个雪迷,我在他的文字浸染中,越来越专注于内心的修为。
心不安时,看他的书就有了力量。心无所住时,就写下一行又一行的感悟。如此,把觉知——觉照——觉受——觉悟带到当下,让自己的心属于自己。
观一朵花时,我面带微笑,从来都不去想自己为此付出了多少。过去种种都是空,当下种种皆是觉。为什么要让空念头来缠绕自己呢?
打扫卫生时,我能觉察点点滴滴,慢慢用心去扫自己的心地。以前觉得很不耐烦的事,现在做来,却心生欢喜。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的增长?
待人接物时,我会更平和地表达,用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去关照别人,有时也反省自己。我为我的做得到欢喜,我为我的做不到自罚,从而心平气和地去和内外连接。这个过程很长,只要心地足够宽足够诚,还怕什么呢?
内外的成长是相互的,但并非一风风顺。我们总是会受到人,物,环境等外在的影响,心头的魔会一跃而起, 把“成住坏空”抛得老远老远,然后又反弹回来,把自己打得支离破碎。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降服自己的心呢?
把自己的心拉回来?那还是有一些魔,把它拽回去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想都可怕。但是怕又有什么用,该面对的时候,还是得直面一切。
哪怕小我叽叽喳喳,你也要学着把“此情此景”当成课题,一遍一遍地去观照,在浮起来的葫芦里面装点“心药”,让它慢慢地沉下去,沉下去。
如果手中有笔,就把念头写出来。如果手中有念珠,就一颗一颗地数。如果啥都没有,数自己的呼吸也是好的,只要能够让自己静下来。只有静下来,你才能慢慢的变成“明空体”。
对了,雪师的在《雪漠智慧课程》中的偈子,我们不妨拿来朗诵。它也是调心的道具呀。群里的朋友都很精进,每天坚持阅读写作,把修行当成了最重要的功课,他们也是我们的内心倒影啊。
红帆姐和明空老师的大爱付出,让我感动不已。我能做的事有限,除了阅读和感悟之外,我尽量把自己读过的书,分享给周围的朋友,让他们能得到“真心”的熏染,更好地活在当下。
人既是时间花,也是降服花和熏染花,只要心时时刻刻保持觉醒,对念头进行断舍离,从小我中结出大我,人就可以变得更清静更洒脱。
雪师的文字值得我们反反复复地读,读着读着,我们就成就了真正的自己,也把善知识变成了爱的大道。感恩遇见你们,人本俱足,越付出越富足。但愿余生,我们可以把雪师的所有作品,在读书会读完并分享完,让“真心文心慧心”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