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小小的我第一次听到“哈利·波特”这个词。那是在堂姐家,堂姐高高地站在床上,而我安静地坐上下面的地板,乖巧地看她手舞足蹈️地演绎奇幻的故事。她用抑扬顿挫的音调为我朗诵了故事开头的几个段落,我顿时感觉寒意森森:诡异的看地图的猫、可疑的白天出行的猫头鹰……不!恐惧与不安蔓延上心头,我以及快的语速要求堂姐表演下一个频道的节目。
2017年,周围的同学纷纷对悬疑、探案等题材的书感兴趣,我试着看了一本,之后几天都难以入睡,即使坐在沙发上,也总觉得背后有怪物下一秒将向我伸出魔爪。可怜的放在地上的脚,也紧紧绷着,生怕一只冰凉的手就要拖着我的脚去往阴森可怖的古宅。几个月前我刚能独自睡觉,看了这本书后,又要妈妈陪着睡了。看这本灵异的书,换来了我几个月的心神不宁。至此,我对“恐怖”的《哈利·波特》更加抵触。
2018年,班主任办了班级读书会,建议大家看《哈利·波特》,我只得捧起书硬着头皮咬着牙看下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我忽然觉得《哈利·波特》与那些扭曲儿童心理的小说截然不同。主人公追求爱与勇气,整个故事体系庞大而具体,可以从中得到冒险的体验与精神的收获。但那时的我对《哈利·波特》了解甚微,甚至不知道那是一个系列,只觉得它是一本不错的书。
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爆发,在网络上“冲浪”成了我闲来无事的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的《哈利·波特》以短视频、图文的形式展示在我面前:平日里凶狠实则爱她无疆的西弗勒斯、为友谊和自由而活的西里斯、大难不死的男孩与诗意浪漫之心的冲突;什么辛酸,什么脱释,什么风趣横生,什么感人肺腑,真是全凝聚在七本《哈利·波特》当中了。而那灵异小说里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魉,我也全然不怕了。一上了床,我便只顾闭眼,之后默念一段“Expecto Patronum(翻译为‘呼神护卫’,是守护神咒)”,圣洁的守护神就好像已经在身旁。这个习惯直至今天我也一直保存,未曾舍弃。
2020年,前半年基本宅家,我准备趁此期间,将八部电影好好地看上一遍。看了第一部后还好,第二部看完后妈妈便忍不住苦口婆心道:“停课期间就是赛场上的弯道,你之前虽领先,这时候一不留心就会给别人可趁之机了。电影什么的先别看了,先把学习弄妥当了再说吧。”我因此不好再继续看下去。下半年,我对《哈利·波特》的迷恋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一次,看见个关于《哈利·波特》的壁纸,我便蠢蠢欲动,几番犹豫下将它换在自己的平板上。有一回因别的事被妈妈训话,妈妈顺带提了一句:“现在也不知道是干什么,天天脑子里只装着什么哈利波特,壁纸也是那个,给我换了!”我当下红了眼,自己平生第一次如此喜欢一样东西,难道就要这样被家人给扼杀了……
2021年,我早已换回了平板的系统壁纸,但仍然喜欢《哈利·波特》。往年考试成绩好我从未向妈妈索取过什么,今年我却想斗胆一试,还耍了点小计谋。连续三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什么比这更令妈妈担忧的吗?我眼神微闪,忐忑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这样下去不行……这样吧,你答应我期末考考好就买《哈利·波特》系列的书,我就有动力了,或许我能更加振奋。”妈妈眼睛中闪过犹豫,最后答应了。果然,我不负众望,取下个不错的成绩。2021年8月7日,我如约收到了那一套崭新的《哈利·波特》,我欢呼雀跃,眼眶泛上微红——因为我从没距离魔法世界这么近过。
只是不想,妈妈把我叫了去:
“孩子,以后想要什么直说便好,只要你真的喜欢且不会沉迷于此,我都会同意的。”我脸“唰”一下红了,但又很疑惑:“您怎么会知道呢?”
“我的女儿,成绩会掉到十几名吗?你这十多年我白养了呀?我还不了解你吗?傻女儿哟……”
我再度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