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分享!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话题:我们死盯着孩子,到底有什么用?
曾经有位妈妈分享了一个案例:早晨,孩子起床之后需要读英语,因为周末有英语课,而每一次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对孩子的成绩都不是很满意,点评的时候都会给到孩子差评,所以妈妈非常的着急,一门心思的想着要利用一切的时间去引导孩子读英语,觉得不逼孩子一把是不行的。
秉承这种信念,这位妈妈每天早晨起床后,强制性的要求自己的孩子读英语,而孩子本身则是抗拒的,恰好此时点读笔又找不到了。这个时候,妈妈就盯着孩子,对孩子说:“我跟你说,你必须马上在两分钟之内给我找到你的点读笔,现在立马给我找。”
然而这个时候,孩子睡眼朦胧,行动则表现得相对迟缓。孩子先是走到沙发边找一找,妈妈一边盯着孩子一边开始催促:“你到底找到了没有啊?你赶紧找。”孩子弱弱的回答:“我在找啊!”然后孩子走到床边,来回翻看,再走到书桌边,里外翻找。这个时候,妈妈又开始催促了,讲:“你到底找不找?你怎么还没找到啊?你赶紧给我找。”其实孩子也很着急,但是这个时候孩子心里更多的是郁闷,但是孩子的表现症状并不是立马跟你对着来,而是更加的墨迹。我们要看到这个墨迹的背后,它是一份抗拒,抗拒的背后是一份担心和恐惧,甚至是一份害怕。
其实孩子知道找不到是他的问题,他知道不读英文是他的问题,他也知道妈妈真的很希望他的英语好起来,但是他内心就是有那一份不情愿,不愿意读英语,因此他只能试探性的、不断的、持续性的跟家长做对抗,他的缓慢,他的磨叽,其实就是一种对抗的行为。以至于五分钟之内妈妈催孩子很多次,到最后孩子依然没有找到点读笔。
但你要知道,在这个五分钟时间当中,我们的孩子他历经的煎熬,历经的恐惧,历经的压抑是我们大人没办法感同身受的。
因此我在跟一些家长交流的时候就会跟他们说,你们做父母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都希望孩子的成绩好起来,但是方法我们是不能这么干的,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没能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关键的是我们摧毁了孩子那一份灵性,摧毁了孩子那一份自尊,摧毁了孩子那份天然和纯真,孩子拥有的是只是一份压抑。
久而久之,他是不会真的喜欢去读英语的,他的英语又怎么可能好起来呢?
有的时候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所裹挟,被自己的脾气所包裹,被自己的状态所控制,却不自知,依然我行我素,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就只能是等孩子上了五年级、六年级,甚至是上了初中之后表现在孩子身上,那时我们才后悔不已。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琢磨一句话——任何事情与其外求,不如内求。无论是做企业、养育孩子,还是夫妻关系,亦或是或个人事情,当我们在外面向外寻找答案时,你会发现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就像我们希望改变别人一样,这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特别是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当中,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调矫好自己。当你调矫好自己,当你撤出一定的空间,当你给予孩子更多温暖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有的请求他会主动去配合你,他跟你的关系真的会回归正常。
当然,还有的家长会说:“付老师,你发现没有?我越讲他,他越粘我。”是的,但这并不是你骄傲的资本,因为孩子越粘你,说明他觉得他平时得到的关爱和温暖越少,他粘着你,只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多给他一点温暖,仅此而已。
看见行为,更要看见行为背后的真相,那才是我们孩子所需要的。我们思想力也祝愿我们所有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温暖健康的家庭。当然,如果大家想对孩子的行为有进一步的调节和改善,也欢迎大家将孩子送到我们思想力夏令营当中,给孩子锻炼好习惯。
莒县三小2018.1.8车荣杰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