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日,我在简书上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因为其时尚在西藏,心态和现在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写了系列关于西藏的文字之后,人从高原已返回到华北平原,生活转眼间五个月过去了,文字在增加,也得到了一些读者朋友的喜欢和认同,这些成绩给予我很大动力的同时,也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现把五个多月的心理历程分享给朋友们,希望能给您有所参考和借鉴:
1——阅读,分享,认知自我
职业,是一枚不“称职“的编辑。对文字有天然的喜爱,跳出工作圈便去写些东西,去触碰文字的灵魂。当时加入简书时,是一些私心的,能不能发现好的作者,能不能遇见好的文友,以更好的服务于现实的工作。事实证明,我收获的不仅仅这一些。
这里有一群求真爱知的小伙伴,有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自我的精神领袖,有细腻入心的文字,有励志向上的干货分享,通过向每一位大神的学习,我的工作状态和学习状态都发生了180度的反转,对自己认识更加的清晰,定位也更加清楚,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知己是知彼的前提和基础,大战之前,知己才能对症下药,有拖延症治拖延症,有懒惰症治懒惰症,在简书群里有足够剂量的药物和精神的“兴奋剂”,通过阅读和分享,足够使一个人成长,足以改变一个人,感谢,简书,带给我的成长。
2——模仿,雕琢,提升自我
我们大家知道,道家修行到最高阶是“真人”,“真人”是什么,我觉得就是真实的自己。
从所谓“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再到“见山还是山”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自我,求真,回归自我的一个过程。简书的风格多样,很多写作者在刚开始的时候尚不知道如何去写,其实所有的开始都是如此。一般大牛的回答都是:不管,开始了就一直写,写下去,总有一天会有你自己的风格。你自己的风格就是成为自己“真人”的时候,在写作上没有固定的模式让你去遵循,简书不是让我们去写八股,在这里,我们随意的发挥,成就不同的自我。
有时候,我在写的过程中也有迷惑,不知去写什么,身边的朋友就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写文章就是“看你会抄不会抄”,我觉得只说对了一半,你可以抄,但是你抄不来感情。其实尝试写作的初级阶段,可以先从模仿开始,觉得这样的模式好,自己就试试,这个阶段是“见山不是山”的过程,慢慢的描画,慢慢的去雕琢,在写的同时多去阅读,多多练笔,带着自己的感情去写,慢慢自己的风格就会出来,因为你的笔下不知眼下的笔墨,还有你背后的经历和成长,当你能够谈笑自如的把自我写出来,相信也就是到了“见山还是山”的真人阶段了。我还在这条山路上艰苦爬行,希望与你同行,一路谈笑诗酒茶。
3——比较,学习,成就自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灵感的呈现,需要积累,需要沉淀,也需要不断的交流和刺激。
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比较就没有成长。简书是一个很好的通过比较刺激作者成长的平台,当然这种刺激是作者将别人的成果转化为自己内心的参照物,通过自我比较呈现的。
简书的平台涌现了很多的大牛,也为前赴后继者塑造了不少的标杆式的人物,有的人,或许几个月前还影响平平,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学习,不懈的分享,用分享的知识方便他人的同时,奠定了自己摇旗呐喊的位置,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每当我生活工作不如意之时,看到简书里面大家都在拼命的在往前赶,我就没有理由在原地悲伤哀痛,于是振奋其精神,继续前行。或许走过了眼前的峰回路转,便会有前方的柳暗花明,在“读书无用”还是“大用”相碰撞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始终相信知识带给我的力量,只有它能够带给我改变,给我成长,成就自我。
借用不少简书写作者的话来讲:简书是一个不错的写作平台,很是感恩能够遇到,在这个信息汹涌的时代里,有这个安静的灵魂栖息地。
海德格尔说,人类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其实最好的栖息,是一副臭皮囊之外的灵魂的安放,我在简书的一角,安静的面对自己,交谈,诗意而美好。
分享故事,沟通想法。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