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运营来说,要是认知和思维意识都还没跟上,直接奔着方法和技巧去,那你很快就可能走火入魔。——《运营之光》黄有璨
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运营之光。光是温暖的,明亮的。
对于产品而言,运营是传递产品价值,连接用户的纽带。对于做运营的人而言,这本书涉及到运营成长的各个阶段,或多或少都会给你一点启发。对于大多数不接触运营甚至很多传统行业的人而言,运营是一种思维方式,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找到令客户满意和接纳的方案,让工作产出更有温度。
在我看来,互联网思维绝对不是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而是从传统行业中孕育和发展的新思路。
关于这本《运营之光》,我谈我感受比较深的三点:
·节奏
·流程化思维
·精细化思维
一、节奏
运营最主要的工作莫过于“拉新,促活,拉流失”,这三点都围绕用户量做文章。在产品的不同时期,运营有不同的要点,用户数量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决定性的指标。一夜爆红的产品很难逃脱一夜消亡的命运。如果用户体验不够好,没有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前期一味追求用户量无异于一场灾难。
作为最贴近用户的职位,运营要把握好产品发展的节奏。面对不同形态,不同业务,不同阶段的产品,运营的策略和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知道何时慢,何时快。一款产品的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互联网时代迭代非常快,这样的环境中,人也会变得浮躁。我经常提醒自己要有耐心,正确看待产品的发展。做好了每一阶段的工作,用户数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流程化思维
单看“流程化思维”这个词,有点难以理解,它不是指流水线作业。流程化思维是指从大局出发,回归到整个流程,先把整个问题的全流程梳理出来,然后再从流程中寻找潜在解决方案。我更愿意称它为全局思维。
当拿到一个具体的任务时,有时会感觉无从下手,没有思路;有时也会有考虑不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扰。这时采用流程化思维,可以帮你迅速的理清任务的上下游,从不同的维度找到解决的方案。
以我曾经做社群运营为例。社群运营需要维持群秩序,提高群成员的活跃度。简单粗暴的办法有:发红包,艾特所有人,早报等,短期有一定效果,长期会打扰到群成员,反而不利于社群的运营。把社群运营放到整个活动中来看,要在整个活动中提高所有人的参与感。在社群活动前,可以根据群成员的意见进行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的设置;活动中间,鼓励自由讨论,但要做好总结,输出干货;活动结束,收集大家的意见,为下次活动做准备。
三、精细化思维
运营要关注很多数据,无论是ARPU, ROI还是......这是每个运营的基本功。
从整个问题的全流程中找到可以优化的点,下一步是围绕大目标将所有工作任务都拆分到极细致具体。尽可能用一个公式去涵盖你的内容,找到每一个节点,单个突破。从每一个要素上面找到能够突破和提升的空间,从而完成你的目标。
例:销售额=活动流量 X 付费率 X ARPU值(书中的例子)
例:个人核心竞争力=外语 X 专业技能 X 协作能力
找到公式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合适的指标,二是串联所有相关的点,注意不要放大或者缩小每个关键词的范围。
写在最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时代会和机械时代、电气时代一样,从王朝的兴起走到历史的回音,互联网会在不经意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个人价值被放大,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一点运营的思路,高效的学习与工作。
书的内容很好,但书的排版不敢恭维,影响阅读体验。听说11月还要再出一版,期待会有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