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一个很大的问题,沟通模式。
不管是和亲人还是陌生人,一贯的出发点就是先为别人考虑,当别人不领情甚至不明白我的意思时,我的委屈感就上来了。
内心戏:我为你们着想,你们不领情还敷衍甚至误会,都不是好人,一个楚楚可怜委屈的小孩子形象浮现于眼前。我的情绪历程一般是先委屈~再愤怒~再到无形攻击。
攻击方式:针锋相对或者冷暴力甩脸子来展示自己的不满愤怒。
这个模式发现用了几十年,探讨形成的原因,我想是小时候和父母的主要互动就是这样:用讨好的模式去寻求父母的爱,讨好的方式:体贴,为别人处处考虑,察言观色。父母会夸奖你懂事。总之从这个模式中得到了无限好处吧。
内在的心理模式长大了还在用,可是有的场合真的不适用。
尤其遇到陌生人,我想他们估计不理解,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又不是朋友,这样的方式不适应。
比如,刚把房租给了一个小姑娘,说洗衣机不好用,我打算给她买个新的。由于阳台的门特别窄,让她量一下阳台门宽度,怕买大了放不进去。
这个小姑娘给我拍了个门的照片?说这样能看出来宽窄吗,他没有尺子没法量。
我说那哪能看出来,她在哪里磨叨:天哪,那怎么办?我没有尺子,难道还得买个尺子。
我说那不方便算了吧,正在打第二句话:我尽量买个窄点的洗衣机。
第二句话还没发出去,她发过来:那算了怎么买洗衣机?
感觉一下子很憋得慌,我又发出第二句话她说好的。
我问她周五收货方便还是周六方便?我的想法是她上班,因为京东下单,第二天就能到,周五不方便收货我就明天下单正好周六到,如果明天方便我现在就下单,周五就到了。
她也不正面回答:说,好的,方便方便。
感觉很堵,老公说我这个人就有这个毛病,为别人想的太多,有的人喜欢干脆利索,你这样人家也get不到你的好心,还嫌你啰嗦麻烦。
反思下,的确是我的问题,太不灵活了,有好多道德框架把自己框住了。
对陌生人,简单沟通就好,非的想那么多,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我的沟通模式就是框住自我的框架,在这个框架里,虽表面上是为别人好,当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回应时失望愤怒油然而起,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控制,是一种我执的表现。
谢谢这个姑娘让我看清局限和本质问题,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让你来成长的。这句话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