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可能是我最后的一个暑假了,所以家里安排了一次外出旅游。但是旅游却并不在想象之中。原先以为可以促进“家庭和睦”的旅行,到最后成了我的“找茬”之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旅行中发现老爸有着令我厌恶的行为与做派。以下列举几点。
1.领导做派
领导做派体现在哪呢?体现在只说不做,有很多情况都是老爸吩咐老妈,诸如收拾行李,分东西之类的。这样的行为我总是打心里不能接受,我认为,家务本就是家庭内部共有的事情,为啥就成了一个说,一个做?还有很多情况是,有东西要拎,老妈主动负起责任,怕把我爸累着,我在想,再怎么说,男人也要比女人有力量,而且其他家庭基本都是男性负责体力活,所以不满油然而生。
2.“舍小家,为大家”
在整个旅程中,我爸真的算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每一次参观,每一次下车,基本都是个人行动,几乎没与我和老妈走在一起,在旅行中很多时候老爸很自觉的承担起了“导游”的角色,“司机”的角色,甚至“小丑”的角色,给大家发东西,号召大家外出找餐馆,帮一车的人从车上拎行李,挑逗同行的孩子,与同行的所有人都很亲热。这样的差别对待让我也有些接受不了,为什么非要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一副“好人”的面孔呢?
3.里外两层皮
由于整个行程中,老爸都处于一种很开放的状态,表现出了高度的“兴奋”,所以导游说,“这样的人性格很好,到哪里都吃得开”。有一个大姐还一口夸赞,“这样的人心态好,走到哪都乐乐呵呵的,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想开。”等我和老妈听完这句话,并没有做任何表示,站在一边苦笑,因为老爸只有在外人面前才是这般模样,在家的时候基本不说话,因为觉得没啥可说的。在某个景点,一家人走到一个岔路口,老爸可以和老妈争辩到底是谁对谁错而叨叨很久,原因是除了能说这些没啥别的可以说。而且老爸之前很多次的和我说,自己处于一种抑郁的状态,说老妈不理解他,二十多年依然不懂他,所以也不多说什么。
4.“现实性”观景
每每走到一个景点,老爸看过之后,或者行程中就开始说“这些景点有什么啊。”或者说“看起来就是这样子啊。”这样的“现实”观景也影响到我的感受,我也觉得行程中的景色好像也随之黯然失色了。
之前老爸说,去哪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同行的人。是啊,有这样的“同行者”,我觉的“找茬”之旅并不美好,心里再也不想来第二次旅行了。感觉每次只要一和老爸出行,都不会很舒服,不知道别人家是怎么做到“女儿是父亲上辈子情人”的一种如胶似漆的状态。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不舒服的状态,让我去反思,为什么我会对自己最亲近的老爸严加“批判”。
心理学上将一种现象称为“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这让我想到,如果我很讨厌老爸的种种行为,那也许就是我的一些特征的体现。我所讨厌的,就是我身上具有的。想到这里,其实我也或多或少有些赞同。
家长是孩子的老师,是孩子的镜子。我深知老爸的行为或者直接或者间接的教育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形成了一种“诊断式”评价,也就是看到别人的行为表现,总是找哪里有缺陷,哪里做的不好,而不是“欣赏型”评价,发现美好与进步。与此同时,老爸的这张镜子也反应出我的问题。
有的时候“领导”气很重,最喜欢别人听自己的话,顺着自己,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就很容易生闷气,或者抱怨。
作为一个双子座,我也依然是两张面孔,在别人眼里的我可以活泼开朗,可以有说有笑,但是自己却更喜欢独处,更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喜欢动不动多想有小情绪,这样的我虽然很让自己苦恼,但是我却时常把这种表现看成是不可更改的气质类型。
很多时候,我都好像自动忽略身边的美好,而去考虑很现实的因素,去想很多问题,好像故意把自己陷入一种困境中。
很多时候我都想真实的活着,对了解自己的人就随性一些,对不了解或者接受不了自己的人就伪装一些。这样的真实就连亲密的舍友有的时候都看不下去,她说我太真实了,真实的让人可怕!因为我总是说出自己最本能的想法,最本能的感受。
很多时候我都是那个挑衅的人,我会挑逗一些人,虽然本质上我是因为觉得亲近才挑逗的,但是也有很多时候这种方式会被人误解。
······
还有很多时候的我,其实都知道自己做的不够好,但是却觉得无法改变。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过去,一周的周更又要结束,一年已经进入了下半年,不禁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更成熟一些,更美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