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注析》——日月(札记)

《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这是一位弃妇申诉怨愤的诗。古代学者都根据《毛序》首句【日月,卫庄姜伤己也】,认为是卫庄姜被庄公遗弃后之作,未知确否。

此诗首句为兴,作者睹日月生感,遂形之于诗。陈启沅谓此诗本意,在【胡能有定?】一句,其语甚是。但此句又只有和【日居月诸】对照起来看,方得妙解。各章前二句文字虽有小异,但总不离日月出自东方,照临下土之意。以日月之运行覆照,尚有定所,而已结为夫妇的【之人】,竟心志回惑(犹豫的意思),【胡能有定】,能不使人伤感!可知作者反复吟咏日月,正是为了陪衬其反复强调的【胡能有定】。末章于无可奈何之时,【忽追痛父母,笔势一纵,而神态并出】(吴闿生《诗义会通》)。

方玉润说:仰日月而诉幽怀,……一诉不已,乃再诉之。再诉不已,更三诉之。三诉不听,则惟有自呼父母而叹安生我之不辰。盖情极则呼天,疾痛则呼父母,如舜之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耳。此怨极也。

方玉润说:抬头看日月而倾诉自己的情感,……诉说一次之后不觉得畅快,乃再诉说。再诉说仍感悲怀,于是三诉说也。三次诉说都不得已忘怀,则惟有仰天呼唤父母,然后诉说自己生不逢时矣。悲情到极致则呼唤上天,悲痛到极致则呼唤父母,如舜向上天哭泣该怎么样对待父母。此乃怨恨至极也。

舜之号泣于旻天,出自《孟子》第九章。传闻舜的父母经常虐待他,但他仍以孝道对待其父母。

这种极为沉痛的格调分析得很中肯。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居和诸都是语尾助词,叠韵,无义。日月指丈夫。

乃:可是。

之人:这个人,指她的丈夫。《郑笺》:之人,是人也。乃如之人兮,可是像这个人啊。

逝:及。

逝不:倒文,即【不逝】,指不能及时。一说逝为句首助词,无义,亦通。

古:同故。陈奂《传疏》:古处,犹言旧所耳。这四句谓日月尚能照临下土,可是这个人的恩爱现在却不能及时到旧日的处所。

胡:何。

定:止。

胡能有定:丈夫的这种行为怎样才能停止。马瑞辰释定位正,云:夫妇有定分,嫡妾有定位,皆正也。亦通。

宁:胡、何。陈奂《传疏》:宁,亦胡也,……宁不我顾,言胡不顾我也。

我顾:即顾我。《郑笺》:顾,念也。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冒:覆盖。这里也是照临的意思。

相好:相爱。

报:答。古代称夫不理妻为【不见答】。不我报即不见答的意思。陈奂《传疏》:不报,即不答也。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德音:好话。

德音无良:指有善待我之名而无善待我之实。

俾:使。

俾也可忘:使我可以忘掉忧伤。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畜:同慉,爱。《孟子》:畜君者,好君也。

卒:终。

不卒:指丈夫爱我不终(用闻一多说),也有人认为是指父母养我之不终,即《正月》【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之意。似不及前说。

述:遵循。《毛传》:述,循也。鲁诗述作遹,韩诗作術。述、術可通用。孙炎曰:【遹,古述字。】

俞樾《群经平议》释述为【道】,言报我不以其道。亦通。

报我不述:对待我不循常道,不依常理。又方玉润释述为【称述】,意为他对待我的一切,我都不想再去说它了。恐非原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