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牙牙学语是多么让人欣喜若狂的大事啊,可是面对他叽叽喳喳对你说个不停的时候,你又一时半会儿没听懂的时候会怎么办?有研究调查表明:48%左右的妈妈会选择不理不睬或制止宝宝,36%左右的妈妈听了一会儿后就表示有些不耐烦,只有16%左右的妈妈会选择微笑着一直听下去,中间还选择与宝宝互动一下。
不知道爸爸们面对这个问题会怎么选择,估计结果也会大相径庭肯定大部分选择不理睬,或者不耐烦。宝宝从牙牙学语到吐字清晰毕竟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没办法一蹴而就的,如果真的一蹴而就会少了太多乐趣,因此强烈建议爸爸妈妈们要做宝宝忠实的听众,请耐心聆听宝宝说话、多和宝宝说话,不要忽视了与他们的互动。
如果想要与宝宝互动交流,具体怎么做呢?
1.请别抢话,让宝宝把话说完即使不知道他具体说的什么
在宝宝咿咿呀呀或者说话不流畅时,爸爸妈妈们可不要心急嫌烦,请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让宝宝慢慢把话说完。最好心情愉悦的与他交流,中间千万不要打岔,更不能抢宝宝的话头,甚至选择代替宝宝把话说完。这样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剥夺宝宝说话的机会,让他失去兴趣和信心。
2.请轻松愉悦的交流,让宝宝更放松、更大胆地表达自己
爸爸妈妈们要尽可能地多抽出点时间陪伴宝宝,宝宝的成长过程毕竟是无法倒退的,如果错过的话就没有了。请珍惜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光,与宝宝轻松愉快地交流互动。在宝宝开口说话时,爸爸妈妈们请一定要认真地倾听。
当宝宝说得比较好,比如跟唱了儿歌唐诗的某一段落部分时,或者完整表达了自己的需要时,请不要吝惜你的表扬之情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美。这样,宝宝会更加放松有兴趣,也会更加自信,能够大胆地说话,尽情地用语言表达形容。
3.宝宝吐字不清时不要苛责,请保护他的积极性与兴趣
我们的语言体系本来就是一个相当博大精深的学科,中间又夹杂了各式各样的方言口语,年幼的宝宝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也很正常。当宝宝说得不好,发音不准或口齿不清楚,或者说不下去的时候,父母不要过多的在意宝宝,也不要苛责或说教,而要耐心的教导,保护好宝宝的自尊心,请用微笑的表情和鼓励的眼神来支持他,让宝宝从你这重拾信心和兴趣,继续大方地说出来,学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4.肢体语言更能传达爱,请用行动回应宝宝
虽然认真倾听会让宝宝更愿意说下去,有时候仅仅听是还不够的,爸爸妈妈如果可以的话可以用肢体语言向宝宝传达你对他爱与支持。如果在宝宝说完以后,爸爸妈妈们高兴的摸摸宝宝的头,微笑地对宝宝点点头,或者向宝宝竖起大拇指,让宝宝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同时为会向他们传递信息:爸爸妈妈有在专注地聆听,并且在他们那里可以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5.如果可以尽量制造交流机会,让宝宝获得更多自信和勇气
当家里有亲戚朋友聚会时,鼓励宝宝与客人接触,这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客人们也能一起认真地倾听的话,可以激发宝宝表达的心趣和自信心。当然如果宝宝再亲戚朋友面前太过腼腆的话,那也请你不要强制他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倾听绝对不是简单的听见,还要积极的与宝宝互动,宝宝说话以后也请做出积极性的回应。爸爸妈妈们请一定要做宝宝忠实的听众,耐心的聆听。不管你有多忙,都要抽出点时间放下手里的一切事情,心里也不要去想别的事情,把这点时间完全交给宝宝,静静的与宝宝呆在一起,听他们说会儿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