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手机中传来简书互动消息,打开一看是“其他提醒”:“今天是你加入简书的第一年,感谢你的陪伴,快来分享你与简书的故事吧。”还真是“岁月如歌,时光如水”,不经意间,我加入简书已满周年,到了举办“抓周”活动的时候。
“抓周”,是故乡的传统习俗,不知道这个习俗是全国性的,还是区域性的,甚至只是故乡桐柏山麓特有的文化。就是在孩子周岁生日那天,将一些预示未来的物件,如钢笔、硬币、印章、首饰、玩具等摆放在桌子上,让孩子选择。孩子伸手抓到的第一件物品,预示着孩子成人后的爱好或者是特长,比如抓到钢笔,未来就是读书人,抓到硬币就是会经商等等。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游戏,是人们渴望后人能改变家庭未来的寄托。如果人生这么容易就可以预测,人性为什么经不起检验,社会变革何来暴力,中东就不会成为火药桶。
我虽然对抓周测未来不抱幻想,但也不反对举办抓周活动。毕竟,孩子满周岁对家人、亲友们都是喜事,找个理由,和亲友们见一面,不为别的,只想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找个理由,让亲友们相互见一面,为彼此增进了解、沟通搭建桥梁。让大家常来常往,亲情永驻,友情长存,代代留芳。
加入简书一周年,自然是不可能举办什么抓周活动的,那就按照简书的提醒,来分享一下与简书的故事。
在《百日“简书”缘》中,我曾经告诉过大家,与简书相识,是因朋友见我分享朋友圈的文字格式不对,影响了分享效果,向我推荐的。由于操作简便,分享快捷,多看了一眼后,便开始了天天相见的日子。
天天相见只是每天都必须走进简书,去欣赏文友的分享,为自己青睐的文章点赞、留评。时不时也发一些“一个作者兼读者”般的文字,谈不上文体,理不清语法,漏洞常出,错字频现。不奢望成为大咖,只坚守曾经的梦想。
一年来,我共发文81篇,字数超过11万,也就是说,平均超过4天半的时间才能更新一次文章,平均每天刚好300字;共收到12229个喜欢,平均每篇150个。这数量、质量与坚持日更、或动辄一篇文章就收到3、500个喜欢的文友们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
到发文时止,钻贝合计5917.9,排名1121,为LV7/钻石元老。其中我通过简书贝变现购买了三个月的会员,后因购买会员停止送钻,不购买,也就失去了会员资格。受邀参加了两个专题的管理,关注了250多个文友(为取消部分“僵尸”粉之后的数据),192个专题;被近700文友关注,只是其中的僵粉我无法分辨。
有意思的是,当我持有的资产总数为现有资产一半时,当时折现的金额接近四位数,而现在的折现值则不到700。至于钻贝断崖式下跌的原因,因关注的不多,加上信息量有限,我无法说清。如果一定要刨根问底,那恐怕只能找简书CEO才能了解实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下跌源自简书合伙人之一要下飞机,不让取行李开始。
本来,我坚守的是“你认真写文,我用心点赞”的准则,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可自从推行什么能量条后,我也不得不入乡随俗,礼节性的为部分文友点赞,但我喜欢过的文章总数超过17155篇,大大超过我收到的喜欢数,表明我底线未失。
期间,我也曾经建尝试建群,为寻找志同道合者而努力过,只是因为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能力的限制,规模得不到扩大,交流异常寡淡,只好中途放弃。
想写亲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连载,也由于时间跨度太大,进展非常缓慢,刚刚完成第十九年的初稿。为了保证写作质量,我将已经发布的首篇又私密了,待全部成文,统一修改后再让文友们指正。
有人说人生就是单程的旅行,中途有人上下车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简书也是一样的。一年来,我见证了许多先我而至的文友们告别了简书,选择了新的发展平台;也迎来了不少新的文友,在简书摸爬滚打,分享创作的成果。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年的时光连弹指一挥间都算不上,就算是在称作苦短的人生中也非常有限,谈不上久远。加上是业余爱好,是不是有上述的感悟就应该心满意足了呢?
过去的毕竟过去,那就寄希望与未来吧。但愿,未来的一年,我能完成连载的全部,并能形成正式的文字,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我将继续努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