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做,令行禁止
周二,班级的纪律又好了起来。
看到小红花有用,各科老师都不怕麻烦,开始在上课时用起了安静树叶。于是,班里拿到奖状的孩子越来越多,一度有“通货膨胀”的趋势。于是,我又发明了新的惩戒方式——没收进步卡。上课状态不佳,数次点名依旧不加改进的,没收进步卡。想要拿回去?先挣够两片叶子来“赎”。
在这样的环境里,安然、邵宇、子怡、雨希依旧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表扬信。班里的表扬信要贴不下啦!
我不反对惩戒,甚至在很多场合,我都会一遍一遍地请求家长给我们惩戒的权力。但是惩戒,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孩子的行为训练中,除了要惩戒,还要正强化和负强化。面对班级孩子们的常规,还是要反复练,告诉他们怎么做,这就是我奢侈地拿出一整节课,去做“我说你做”游戏的原因。
如果是你,你想让同学们做什么?游戏开始之前,为了更有可玩性,我们先开始头脑风暴。孩子们踊跃发言,我负责把凌乱的“童语”总结成指令,再带着大家先做一做。于是,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孩子们总结出了这些指令:
举左手/举右手/举双手/拍拍手/跺跺脚/拍拍肩/摸摸头/站起来/坐下去/笑一笑……
这样丰富多彩的指令,是一个扩大词汇量的好机会。指令越多,孩子们也越容易保持长时间的兴趣。
孩子们真的超级喜欢做这种游戏,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他们一个一个上台,又一组一组上台,看着同学们在指令下最快最好地响应,这样的行为也是对“令行禁止”的强化。
晚上到家,翻翻书,又看到熟悉的文章。张晓风在文章里这样写道:“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在文章里,母亲把孩子交给城市,交给马路,交给规矩,交给学校,交给书籍,交给这世界上所有的书籍和电影。在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年,她是那样的惴惴不安,担心和怀疑自己周围的一切。每次看到这篇文章,我总是会再一次感受到自己身上的重量——我所面对的学生,不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小孩,他们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今天,你们交给我们一个孩子,明天,我将还你们一个朝气蓬勃、健康快乐、充满智慧、奋发向上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