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把完整的镜子打碎,
夜晚的枕头都是泪水。
我可能抑郁了,于是去翻书,
看到一个说法,
叫人一般具有三种防御型思维:
僵固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
其中绝对化思维很好的阐述了悲观主义的来源,越看越有味道。
塞利格曼创造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叫做“习得性无助”。
比如:
高考压力会让我们习得性无助,觉得自己再努力也赶不上高考进度了,所以破罐子破摔,能考多少分就算多少分。
失恋也会让人产生习得性无助,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渣女大波浪,渣男锡纸烫,天下一个样。
自己再也不能找到好的爱情了。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悲观思维主要有以下三种临床表现:
1,永久化、
2,普遍化、
3,人格化。
1,永久化,是指时间维度,总是认为这件事情会一直发生。
2,普遍化,所谓普遍化,就是从一只乌鸦黑,推导出天下乌鸦一般黑。
从一个渣男,推广到天下皆渣,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从个性到共性,从个体到群体,都被自己视为世界的全部了,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犹如管中窥豹,瞎子摸象。
3,人格化,所谓的人格化,就是觉得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针对我的,都是我的错,才会让这些坏事发生。
我们终端做活动的时候,常常需要电话营销,就是靠打陌生电话。
这当然很难,我们也在平常的生活中遇到很多推销的电话。
不是直接摁掉就是一听完来意直接就挂掉电话了,心情不好的时候甚至也要说上几句。
于是我们终端的一个导购抑郁了,认定是自己很讨人厌才会遭人拒绝,自己很没用。这就是一种人格化。
也是被害妄想症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