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它!
一听到这句话你就心动,蠢蠢欲动的心态永远按耐不住,晚上睡觉前看到一个东西果断下单(晚上睡觉前做的决定最好都不要去真正实行,因为到了第二天早上你肯定会后悔)
很多人听风就是雨,这时候不买的东西,以后有能力买了就已经没有意义了。
你现在买了有什么意义?
买AJ没错,买Gucci没错,买Chanel也没错,错的是你买这个东西的时候。
以我看来,20多岁的年纪绝对不是买这个和钻研这个的时候,是你获得学识获得阅历获得其他更重要的东西的时候,这时候的你买了这些,那那些中年有成的怎么办?他们买什么?他们又怎么看你?
这就好比你现在看那些比你小一辈的人浑身名牌,也不知是真是假的心态一样。
再一点,偶尔买一件喜欢的东西给你带来的快乐绝对比你一直买要强得多。
在现代“消费社会”里,年轻人犹如待宰的羔羊,根本无力抵抗消费主义对我们脆弱的大脑的全方位的围剿。消费主义操纵着我们的欲望和情绪,让我们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
我大二的时候完全成为一名鞋奴,每天不管是上课还是深夜,我都在看鞋子。可以这么说吧,那会所有的鞋子我都认识,一个AF1一千多配色我全认得出来。
我也买了很多鞋子,平均一个月两双,便宜的几百块,贵的好几千,每个月生活费挣得外快全砸进去了,还欠了不少钱。
那种感觉,就是到最后一双好几千的鞋子,拿到手以后竟然没有一丝的兴奋与愉悦,尽管那天下雨,我依然穿着这双新鞋子出去踩。
对这些已经麻痹了,会很空虚。
借用我在网上认识的一个鞋贩子的一句话:现在许多年轻人没脑子,看到东西不带思考一下就去买,炒到上万的鞋子也有人跟,黄牛在家躺着挣大钱,他们根本也就不是喜欢什么球鞋文化,只是傻傻的跟风罢了,花钱去买一份满足。
人总是要为过去的错误付出代价的,现在的我几乎不再去研究那些东西,我不知道现在我的后生们还在不在追求,但是当年和我一起追寻这些的人基本上都已经退出这片江湖了。
我现在买衣服基本上就是在线下,一些简单的店铺,优衣库,GAP,HM等,一件一件衣服的试穿,稍微贵点的衣服都要好好斟酌一下,尽量让每一分钱都花的物有所值。
再者,你好好想想你身边有多少东西是冲动消费,即买回来基本用不上的。
我整个大学期间买过三次IPAD,每次都是想着买回来学习,但是每次都是买回来不到一两个月就扔在床上再也不动过,常年都是每年关机状态。
现在我看到一些新款的平板,我也就是路过实体店的时候进去看一下,感受一下,因为他对我而言真的不是那么的重要。
买东西不求最贵也不求最便宜,你要看这个东西你是不是真的需求。
新风尚,女神节,双十一,双十二真的可以不去购物。
那些网红店的东西真的很差劲,有时候东西还不如外面的路边摊。
经常叫外卖就办个会员,确实可以省不少钱,别外卖叫的挺厉害最后几块钱会员舍不得。
特别想买的东西放购物车里先别买,80%的东西在一个月后你就不想买了。
如果你开始攒钱了,相信我,攒钱用来理财的快乐绝对比你购物还要愉快,当你看着你账户里的余额逐渐增加,那种快乐和安全感真的不是任何人或者东西可以给你的。
一个手机真的可以用两年以上,你的衣服只要得体真的可以穿,别人真的不在意你是否用的名牌。
你买了kindle,你不会变得有学识。
你买了名牌,你也不是时尚达人。
你买了高级健身装备,你也不会变瘦。
如果一个人因为你的外在而过于嫌弃你,那么这个人也不是值得你去交往的一个人,因为他本身思想就很狭隘,他自己就是一个不自信的缺乏安全感的人。
中国最富有的那批人,从来不需要这些东西来证明自己,因为他们已经通过了其他东西证明了自己。
而你也可以。
有人问我,你怎么看待那些穿假鞋的人?
三年前,也许我会很鄙视,觉得他过于虚荣。
而放到现在,我觉得不是什么坏事,量力而行吧,一双鞋子的最初本质就是要穿在脚上的让人践踏的,早晚也会坏,如果为了一双真鞋而让自己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我觉得这才叫虚荣吧。
量力而行,并不是一种对生活的妥协,它是一种理智的生活态度,儒家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也是同样的道理。
毕竟,人力有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