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经常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不要偏科,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因为“木桶效应”,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效应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的,木桶象征着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短的那一块板就是薄弱环节,人有多大的成就往往是由薄弱环节决定的。
木桶效应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为了不让最短的板影响大局,人们会取长补短,想办法克服薄弱环节。很多家长也把木桶理论应用到培养孩子身上。孩子性格内向,对带他去参加活动结交新朋友;孩子胆小说话紧张,报个主持人培训班让孩子练练;孩子文科好数学不好,报几个数学辅导班补习补习……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让孩子的短板变长,孩子就能有更好的成就。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内向的孩子更加内向,数学成绩也越来越糟糕,文科优势也不明显了,短板没变长,长板却变短了。
为什么木桶理论应用到孩子的教育上就不灵了呢?这是因为这种“取长补短”的方法忽略了孩子的天性。
“木桶效应”不适合用在孩子身上
美国著名社会哲学家迈克尔·古里安认为,孩子主要由三股力量构建而成:天性、教养和社会文化。天性是基石,而后才是我们根据每个孩子的天性去制定教养计划,而教养的过程又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的。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一个孩子,才能给予这个孩子最好的教养和关爱。
孩子的天性,就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具备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有他的核心天性。迈克尔·古里安说,我的孩子是带着他的核心天性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带着他的人格气质和内在的目标感,他并非白纸一块。这段话针对的是“白板说”。“白板说”认为,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板,一张未曾着色的画布,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后天的着色,取决于家长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
“白板说”的典型代表就是华生,华生在《行为主义》中写的那样,“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如果白板理论是无懈可击的,孩子天生就是一块白板,那完全可以用木桶理论补足孩子的短板,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但是,孩子并不是白板,孩子是有核心天性的。迈克尔·古里安在《核心天性教养法》中用7种科学证实孩子是有核心天性的,孩子的核心天性是先天固有与生俱来的,是人格发展和成功潜能的独特源泉。
科学证明孩子具有核心天性
1.遗传学
自从2001年科学家破解出人类基因组图谱后,遗传学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够通过分析孩子的特征来判断这些特定特征是来自母亲还是父亲。同时,遗传学双胞胎研究机构也研究基因的强大力量。即使有些双胞胎从出生时就分开,但仍会表现出某些令人惊奇的行为,比如冲厕所的方式,微笑或皱眉的程度等。
遗传学的研究显示,个性和脾气,包括这个孩子是外向还是内向,争强好胜还是害羞,走路、说话和跑步的风格,甚至身体和心理的优势和障碍的,都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决定。所以,不要再觉得孩子的内向或害羞是有问题了,他们并不是因为自卑,这是先天遗传的孩子的核心天性而已。
2.精神创伤科学
新的遗传学研究显示,孩子经历精神创伤后的自愈能力水平,源自他的遗传基因预设。科学家已经可以通过研究一个人的DNA,来分析他从不同的压力中恢复的先天能力。
医学博士、神经精神病学专家丹尼尔·阿曼说,“大脑曾经被认为是一个黑匣子,太过复杂以至于不可理解,但现在的神经科学家正用惊人的速度不断揭示出大脑的功能。在大脑中,有很多系统在协同工作,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关注倾向、梦想和志向。”
精神创伤科学的发展,也让人们意识到,人的性格,应对压力的能力也有部分是先天因素决定的,而不是只要“坚强一点,振作一点”就能解决的。现代科学对大脑复杂结构的的进一步认识,也说明了孩子的核心天性是有科学支撑的。
3.性别研究
男孩和女孩的很多不同是我们能直观感受到的,比如女孩子更擅长语言表达,男孩子的动手能力会更强一些。而科学家们通过对大脑和生物化学的研究,能够用大脑扫描的方式从科学的角度揭示男女先天存在的差异,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提供了科学依据。
4.依恋和亲密连接的科学
依恋和亲密连接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依恋关系。科学家们已经可以通过神经成像的技术看到,当孩子缺少特定种类的亲密连接和依恋时,孩子大脑的特定部位表现的不够活跃。
婴儿和他的主要照顾者建立稳固安全的依恋关系,会有助于孩子大脑左右两个半球之间的联系充分形成,这也说明了建立亲密连接是人的天性。
5.荷尔蒙生物学
荷尔蒙生物学是对人类内分泌系统的研究。孩子的愤怒、严重的行为问题、饮食障碍或者是抑郁,都有可能跟体内的荷尔蒙水平有关。
通过研究在男孩和女孩身上的荷尔蒙水平,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应对养育青少年时遇到的问题,了解先天遗传在孩子情绪和行为上的表现,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除了前面这5种科学之外,还有青少年脑科学压力和压力应激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都为孩子具备核心天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因材施教,才是最高端的教育
也正是因为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核心天性,家长一味的拔苗助长,取长补短的行为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处于前所未有的压力之中。尊重孩子的天性,选择符合孩子天性的教养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 接受孩子的天性,改变对孩子的期望
你对孩子的期望,是不是被所谓的“社会主流教养方式”牵着鼻子走了呢?你期望孩子能弹琴,会画画,能文能武,能说会道,期望孩子有很多才艺,学业上也有优异表现,这些都是因为社会在传达这样的教育理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让孩子接受精英教育,所以你对孩子有很多近乎完美的期望,这些期望不但折磨着孩子,更折磨着你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核心天性,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外向,在社交场合得心应手,有的孩子内向,不擅长在社交场合敞开自己。
孩子的天性没有好坏之分,接受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不要用统一的模板教育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换个努力方向,改变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孩子和你的生活都会额外的轻松幸福。
- 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
迈克尔·古里安在《核心天性教养法》中提出,教养孩子,一半是科学,一半是直觉。科学的部分,就是孩子的核心天性,由孩子的大脑机构和遗传基因决定,而直觉的部分,则是我们作为父母,根据科学的建议选择的和孩子相处的方式。
科学家们通过对孩子的脑部扫描,告诉我们,孩子需要建立稳固安全的依恋关系,孩子需要足够的安全感;通过性别研究和对荷尔蒙水平的评定,让我们知道男孩女孩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这些都有助于我们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
因为核心天性的原因,男孩很容易被误解。比如,男孩的语言能力滞后,男孩更喜欢动手,男孩精力充沛蹦蹦跳跳,男孩子过于“狂热”的行为很容易引起家长的烦躁。
我就曾经被我家精力充沛的孩子弄得崩溃,玩具拆得零零散散,见到伙伴就推推搡搡打打闹闹,拽都拽不动。但这些都不是孩子故意捣乱,是他的核心天性就是如此。我们可以做的,是给孩子提供更能释放他精力的环境,比如带他去踢球,去爬山,在安全的限度内让他和伙伴打闹,换个角度对待孩子,就能解放自己,也解放孩子。
- 引导孩子对意义和目标的追寻
在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现在,如果内心缺失目标感,生活就会变得空虚。所以,不管孩子的核心天性是什么,父母都要引导孩子对意义和目标的追寻。在《核心天性教养法》中,迈克尔·古里安指出,孩子在5 岁的时候,就开始思索“我是谁”的问题,这也提醒家长要把握时机,引导孩子建立目标和使命感。
比如,孩子会对自己长大后做什么有很多的想法。他今天想做消防员,明天想做宇航员,后天又想当光头强。孩子提出想法之后,我们不要随便否定他,而是要进一步的引导。孩子想做消防员,我们可以告诉他,消防员很伟大,救火救人无私奉献,孩子想做光头强,我们也可以告诉他,因为有了伐木工人,我们才可以有木头做家具做地板,让孩子意识到人活着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对社会有价值。
孩子的目标和使命感,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引导。孩子会学习父母待人处事的方式,如果父母是金钱至上,孩子也会攀比拜金,如果父母乐善好施,积极阳光,这种心态也会感染到孩子。
木桶效应的“补短板才能更好”并不适合养育孩子,就像生活严重不能自理的大数学家陈景润,数学考15分的大文学家钱钟书,如果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弥补短板上,大概也就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
孩子就像一棵树,决定他高度的不是最短的树枝,而是最长的那一个。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教养孩子,就相当于顺水行舟,孩子的天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成长更顺利,家长也会因此收获自信心,让家庭中始终母慈子孝,远离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