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
不知道为啥,这几天一直睡不着觉,我想了一下,也没啥特别大的情绪或者激动呀,最近是有几场面试比较重要,但是我睡觉的时候也没总想着这些事感觉心情还是比较平淡的,但是就是睡不着。可能是周期性的激素在控制吧,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自由的。
其实今天白天我一直在想我面试发挥的有些地方比较不理想,虽然嘴上说着出了面试的房间,就不再想这个问题,但是发现自己还是没有那个境界,做不到。今天面着斑马网络,感觉自己还是挺想去的,最后面试官问我一个问题 “为什么你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还有这么多深入的思考?”
自己有点激动,因为感觉自己这场面试大概率是要挂掉了,仿佛突然有了一根救命稻草,慌乱之中,感觉答的有点啰嗦,没有答得自己特别满意。事后,在写这篇简书的时候,于是我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再次回答:
一是我读到了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引发了思想地震,并且随后开始使用得到app,看《遥远的救世主》等等,发现了一小部分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补充技术知识的时候也补充精神粮食。精神粮食可以让一个人理性、乐观、豁达。 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乐趣,就能爱上学习。
二是我是一个具体实践,敢于质疑的人,积极承担事物,敢于犯错,突破尝试新的事物,并事后有自己的反思,把经验内化于心,简书写了16w字,记录自己的思考。积极承担小组事物,可以说小组里面的任何事情都接触尝试过、和学校老师斗智斗勇的逃课等等。
三是我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遇到了很多帮助我的人,有时候,智者的一句话,就能让我豁然开朗,帮我省去很多的弯路。 人是环境的产物。
2024年4月15日
两天之后面试出结果了,顺利通过了面试,面试过了之后,我先自己一个人出去静了静,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仿佛激烈厮杀的勇士胜利之后,一时间突然找不到了方向。 紧绷了三个月的神经——“找工作”,突然放松了下来,这种感觉很奇妙。 以前连吃饭都要核算一下,去哪一家吃能平衡时间和好吃程度的冲突、每时每刻都要算清楚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内容等等。
说实话给的工资有一点点低,没有完全到达我的预期,虽然我听说过多次,应届生的第一份工作应该看重自己的不应该那么在乎工资,但是真到了我的身上,还是希望多多益善。 不过我也没有过多纠结,公司的业务是操作系统,属于偏低层、偏通用的开发。 此时我想起来吴军老师的一篇文章,我重新翻看这片文章,“事实上,人一辈子挣钱的时间有几十年,相比于今后的几十年,今天多在学校里面的一两年时间算不上什么,只要能善用在学校的时间,将来就有一个高的起点”。 好多道理看似都懂,但是只有自己亲自经历了,才有深的感触。
2024年4月19日
今天面试官在最后马上要结束面试的时候,突然提问一个问题:你平时是怎么学习的?怎么提高自己的技术?我给面试官答了三点
兴趣驱动:如果平时让我背一些很硬的八股文,我可能不太感兴趣,在团队里面喜欢研究一些好玩的东西,以兴趣驱动学习。 比如,平时在项目里面,如果用到了一个算法,那这个算法就能记很久,以后就不会再忘记了。
与人交流:我们这其实不是我一个人,是一个实验室,包括这个项目其实也不是我一个做的,是前前后后十来名同学一起做的。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跟其他人交流,跟自己同级的,比自己牛的,甚至技术暂时不如自己的学弟学妹。这种思想的碰撞的感觉是一种幸福。
总结记录:还有就是我自己喜欢写一个技术博客,写博客可以让我的进步被看到,每一次进步都是踩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步可叠加。
同时,我也经常听到其他同学被面试官问到的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考研?下面是我的回答:
1.人是环境的产物,我周围没有考验的环境,我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让我考上我现在的学校(河南科技学院)的研究生,我接受不了。 考研不像是考大学,没有志同道合的同学,没有能给我指导的导师等等,我觉得以我自己的水平,我觉得自己考不上。 同时我调查过,我们学校考上211的很少,985的就几乎没有。 我们这里有实验室,实验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就业环境,我在这里面收获很多,进步很大,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导师。
2.我个人还是觉得计算机行业更看重能力,不太看重学历。当然学历也很重要,学历高,也大概率代表着能力强。我觉得自己在工作中可以获得更加贴合实际的经验,这份经验带给我的计算机能力成长,不一定弱于我在考研中的成长。
你觉得你相比其他人(研究生,985高校的学生)的优势是什么?
1.更深入的思考能力,我发现我周围总是对别人的请求立马回应,但是我会持续思考,避免被打断。
2.兴趣驱动,大一到大四的变化,机器人产品,帮助人的的兴奋感
3.我觉得自己有想法,有创造力,有产品意识
4.我进度可叠加,可持续,我喜欢记录技术文档,记录生活,
5.不止是代码,大学参与了管理工作,锻炼自己能力。 同时我还是终身学习,得到app,研究过经济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