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专门研究杨洪的为政生涯和资历】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刘璋时期他先后在各郡任职,是益州本地派的人。
劝谏未纳,辞官反升
刘备平定蜀地,犍为太守李严任命杨洪为功曹。
李严企图搬迁郡治,杨洪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于是辞去功曹职务,请求退居。李严没有责怪他,反而推荐杨洪到州府,任蜀部从事。
刘备当时在和曹操争夺汉中,发紧急指令要求成都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问杨洪怎么看。
杨洪说:“汉中是益州咽喉,活不活得下去就看这一次了,如果没有了汉中,那蜀地也没有了,这是家门之祸。现在这个事情,男的都应该去战斗,女的都应该去运输,发兵的事情有什么好困惑的?”
这时蜀郡太守法正在跟随刘备在汉中打仗,诸葛亮就上表让杨洪兼任蜀郡太守,因为杨洪把各项事情都办十分妥当,所以中央决定让他正式任职。
没过多久,杨洪又转任为益州治中从事。
坐镇后方,生擒叛首
刘备刚称帝的时候,东征吴国不能成果,败退回永安。汉嘉太守黄元向来和诸葛亮有矛盾,听说刘备病危,怕有后患,举郡谋反,放火烧临邛城。
当时诸葛亮到永安看完刘备病情,成都薄弱空虚,所以黄元因此更是无所忌惮。杨洪马上上书太子刘禅,请求派遣太子亲兵,让将军陈曶、郑绰讨伐黄元。
大家议论黄元不够兵力围攻成都,应该会由越巂而占据南中。
杨洪说:“黄元一向性情凶暴,不讲恩信,没办法占据南中?他不过想沿江东下(攻击永安、出奔东吴),希望主上平安,将他捉拿处死。如果主公有什么不幸,他只会投奔东吴求其活命罢了。命令陈曶、郑绰在南安峡口堵截便可抓获他。”
陈曶、郑绰听从杨洪的建议,果然生擒了黄元。
建兴元年,杨洪受赐爵为关内侯,再次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封忠节将军,后升至越骑校尉,在场照常管理郡中事务。
公正无私,忠清款亮
建兴五年,诸葛亮前往汉中,想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杨洪怎么看?
杨洪说:“张裔天资聪明敏锐,长于治理繁杂事务,以他的才干确实能够胜任,但他的性情不太公平待人,恐怕不能让他单独任职,不如留下向朗。向朗性格中伪饰的成份少,张裔跟随您,尽量发挥他的才干,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张裔年轻的时候和杨洪关系很铁。张裔流放在吴的时候,杨洪到张裔郡中巡查,张裔的儿子张郁做郡吏,因小有过失受到惩罚,丝毫也不给予原谅包庇。张裔回来后听说了这件事,对此意见很大,和杨洪的交情有所冷淡。
所以待杨洪见诸葛亮出兵后,亲自到张裔那里,把自己与诸葛亮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张裔。张裔回答杨洪说:“你留下我的话,丞相是不会阻止的。”
当时因为这件事出了很多杨洪和张裔的八卦新闻,到后来张裔又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以致于互相仇恨,导致诸葛亮出来调停。议论者才从诸葛亮的批评中知道杨洪并没有私心。(总督我怎么样都没看出来这和杨洪有什么联系)
杨洪忠心耿耿,心地清亮,忧虑公家事务就像自己私家的一样,侍奉继母极为孝顺。建兴六年(228年),杨洪在官任上去世。
杨洪曾提拔何祗作郡吏,几年后何祗便当上了广汉太守。
总督简论
总督欣赏杨洪有几点:
一是看人。对反叛的广汉太守黄元、同僚张裔、向朗的性情、能力,对后进人才何祗的潜力看得很透彻。
二是对事有合理的预测。刘备争夺汉中时,杨洪对出兵的看法,黄元叛乱时,对黄元动向的预测,都是十分准确的。
三是人品,忠心耿耿,公私兼顾,十分符合当时优秀人才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