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世明 [涂鸦居](javascript:void(0);) 2022-03-07 06:10
前两篇文章我着重谈了上面这个视频中老师和学生的价值观问题,今天我想批评一下视频中的另一明显错误:那就是老师模仿学习战争片里的情节,在教学中滥用军事术语,在课堂上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
《如此教育,合适吗》为题的视频中,五个班的师生上课都是这样开头的:
老师:“某某班!”学生齐答:“到!”
老师:“谁的兵?”学生齐答:“你的兵!”
老师:“谁的团?”学生齐答:“你的团!”
老师在课堂开头模仿军事片,采用电影、电视里的军官和士兵这种程序化的问答,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听到老师一声发问,所有学生都停止一切活动,全部按照规矩做好,回答老师的声音洪亮整齐。这种办法看似有效,以至于有些小学老师喜欢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安静下来听课。我搜了一下,网络上还有很多类似的视频。
我认为,用这种模式开始教学,偶尔玩玩未尝不可,倘若用多了会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常言道,军队,就是国家的暴力机器。军事化管理,军事术语,都有暴力的特点,它特定的适用对象是军人。小学生是未成年人,身体和心智都没有成熟,需要老师用充满关爱、温柔、善良的语言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少用或者不用命令式的不容置疑的口气对他们发言,不能把死板教条的军事化管理和斩钉截铁的军事术语生搬硬套到小学生的课堂上来。小学生需要和风细雨、温暖阳光式的语言进行启发,不能使用雷打火烧、泰山压顶式的暴力语言加以强迫。
对小学生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在教学中滥用军事术语,这是教育的异变,对教学原则的背离。对小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这是教学管理走火入魔了;对小学生滥用军事术语,这是一种教育教学中产生的语言腐败,值得所有老师警惕。
军事化管理、军事术语渗透进学校的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国家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军事斗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每一次战争的成败得失,小者关系到某些将军士兵的生死存亡,大者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由于战事频仍,各种军事术语因此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工作之中,成为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例如,“军令状”、“进攻”、“反扑”、“占领”、“偷袭”、“反击”、“突围”、“火线”、“战役”、“阵地”、“歼灭战”、“开炮”等等这些军事术语,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汉语词汇。
将军事术语用在平民的生活或工作中,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表达清楚,比喻贴切,例如“立军令状”、“炮打司令部”、“轻伤不下火线”等等。军事术语缺点是不符合和平时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简单粗暴,火药味足,极易升级矛盾,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例如:“向他开炮”(批评他)、“打退猖狂进攻”(反驳他)、“叫他投降”(让他认错)等等;有的缺乏民主成分,毫无商榷余地,给强迫命令的作风大开方便之门,不利于各种工作选择最佳方案,也不利于上下级的和谐关系。例如:“军令如山倒”、“一切行动听指挥”、“立下军令状”等等。
我说一件旧事,来证明军事术语使用不当容易引起误会。1991年,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曾经与在学校里滥用军事术语的现象斗争过一次。我当时所在的某农村中学教学楼上有一排木框做成的大标语,上面写着:“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学校阵地!”不知哪个学生,不小心把这标语的几个木框弄坏了。驻学校的社教队长发现后,非常重视,在学校教师大会上要求班主任把标语框修补好。我忍不住站起来说:“这标语不但不要修,我建议把它拆了!”
我的话音未落,主席台上的社教队长如同弹簧一般站起来,目光炯炯,如临大敌,全场鸦雀无声。我接下来说明理由:
“我为什么建议要拆这个标语,是因为‘占领’这两个字用词不当。‘占领’是军事用语,只有敌人的阵地,或者是一片无人空地,才能用‘占领’这个词语。如果本来就是自己人坚守的阵地,就不能用‘占领’一词,而应该用‘巩固’或者‘加强’两个词。‘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学校阵地’这条标语,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我们所有老师过去的工作,把我们这些老师当作敌人,或者当作空地。事实上,在你们来校搞社教之前,我们老师从事的都是社会主义教育,并非是你们来了之后才有社会主义。所以,这学校需要用社会主义来‘巩固阵地’,而不是‘占领阵地’。‘占领’这个词用词不当,不符合事实,所以,我建议把它拆了。”
散会之后,社教队长把我叫去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我承认错误。我争辩了一两个小时,最后还是屈服了,承认不分场合用词不当。感谢社教队长和校长思想开明,此事最后不了了之。那标语还是被学校请来木匠修好了,没有修改,因为到处都是这样写的。
2008年,军事术语“占领”两个字再次引起风波。西安电子科大宣传部部长强建周写了一封信,要求属下“要占领天涯”,“占领你们所有得到信息的渠道”。这些言辞一夜之间传遍网络,舆论哗然,强建周被人称为中国“最牛的宣传部长”。强部长非常尴尬,解释说:“所谓的占领天涯,其实就是把这封信发到天涯上去,通过网络告知全社会,是一种文学化的说法。”其实,他说的不对,“占领”不是“文学化的说法”,而是一种军事化的说法。他不恰当地使用军事术语,导致闹出大笑话。
这两件事都说明,在和平生活中滥用军事术语,容易引起误会,扩大矛盾,造成不良影响。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先知们就知道军人性格不适合治国,知道军事化管理的弊端,主张重用文官来帮助统治。《易经·履卦六三》有一句话:“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 于大君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军人执政,目光短浅,脾气暴躁,非国家之福。汉朝的政治家陆贾说:“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言下之意是,不能用军事手段、军事思维来治理天下。
我国古人对老百姓都不提倡用军事化管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就更不允许采用军事化管理了。从孔子、韩愈、朱熹、康有为、蔡元培,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教育家主张对学生采用军事化管理。我们要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反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使用军事化管理,反对滥用军事术语进行教学。
总而言之,军事化管理、军事术语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教学。请看另文《不能把学校办成完美的监狱》。我希望所有的老师,爱护并尊重自己的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继承和发扬古今优良的教育传统,尽量不用军事化条款来管理学生,尽量不带军事术语进教室。老师走进教室,不要像神经病人一样问谁的兵、谁的团,他们都是学生,不是军团里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