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春秋”一般指代东周时期的一个历史阶段,同时这也是个古老的汉语名词,由来久矣。中国历史上长期是个农业国家,所以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主事播种与收获。商代及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未分四季,所以“春秋”便喻为一年。后世由此又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如:年、一年、四季、四时、光阴、人生等等。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早和最全面的官方历史记载,放眼世界这是非常罕见的,几乎独此一家,只是我们自己习以为常了而已。以印度为例,印度古代史在近代之前可说是一片空白,声名赫赫的孔雀王朝根本无人知晓。今天印度的古代史基本是从民间诗歌、宗教故事、宗教典籍中的碎片中拼凑出来的,而这还要归功于18世纪英国考古学家,这其中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发挥了重大作用,以至于印度历史学家说:没有《大唐西域记》,重建印度历史几乎是可能的。

而在中国先秦时期,周王朝的众多封国都有各自的国史,这些国史统称《春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焚灭各国史籍,造成周代列国国史大多失传,到了汉代,仅鲁国国史留存了下来,所以后世所说《春秋》皆指鲁国的国史记载。《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史官把当时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在案。由于相传《春秋》得到孔子整理修订,所以被后世儒家奉为经典,汉代时正式列入“五经”。正是“春秋经”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其记载的又与一个具体的历史阶段相始终,所以后人就将这个历史阶段也称为“春秋”。

一般认为的春秋时期年代起讫的划分有三种,三种说法都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一种是终于公元前476年,这是比较主流的说法。一种是终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三家分晋),战国七雄正式形成。一种是终于公元前481年(《春秋》纪事终结)或者前468年(《左传》纪事终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