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做产品,张口闭口都谈必须做“情怀”,但情怀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又数不清楚。最近,马佳佳的一个演讲,把这个模糊开放的问题变得可操作了,她甚至认为,情怀是可以工业化生产的。
那啥事情怀呢?马佳佳认为,围绕人的情绪做安抚或者激励,它就是情怀。所以理论上你能创造出全世界所有的情怀。她用四个例子说明了情怀是怎么针对特定人群去制造的。
比如同性恋人群。这是一种突破世俗的意愿想要出柜的一群人,他们有共同的爱憎,同时承担了社会的偏见。所以,这部分人的情感里,既包含了对外界的反叛需求,又有失落抱团的需求。如果我们的产品可以激励这种反叛,或在他们失落时帮他们抱团取暖,就可以做出精准定位的又情怀的产品。
再比如,新女性人群。她们的共同点就是看不惯传统男权对女性的审判,什么学历高就不好嫁人啊,到了年龄就得生孩子啊,这些心态可以让她们成为特团结、特一致对外的一群人。你围绕着个情绪设计产品,满足新女性追求独立的状态,满足她们反传统的心理,就一定能设计出有情怀的产品。
比如小镇青年。他们在县城长大,到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过,他们经历了中国城市化的变迁,接触过一线大城市的很多东西,可能受到歧视,又不愿意刻意模仿大城市里的生活。你如果用代表自由、代表反集权的形象,几乎刻意命中所有小镇青年人。
比如城市里的女孩子,她们常见的心理模式叫公主病,是任性、骄傲、肆无忌惮,代表了一种希望永远活在18岁以下,永远像一个儿童一样被世界无条件给予的状态。她们习惯看动漫和打游戏,认为一个人天生就应该像明星一样生活。你可以用很浮夸的造梦模式,帮助她们把在现实生活没发被满足的梦想,通过消费来完成。
所以你看,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和工业时代产品的最大的分水岭,就是功能层面我们已经很难再网上超越,你必须用情怀占领不同的用户圈层。当她购买这个产品之后,她能够通过你所谓的精神溢价给自己一个定义,我,到底属于哪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