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总是在快要失去或经已失去的东西上才发现需要珍惜,生命如是,自由如是,工作如是,感情如是,就算是家人也是一样。
谈生命与自由,话题过大,可能很多人感觉遥不可及;谈感情与家人,也有不少人会说偏感性,会有过多的个人感受。那么,我们就在工作的范畴上做一些探索,如何观察自己的工作,如何发现工作的本质,从而珍惜消耗自己大部分时间的所谓工作。
当我们谈到工作,在我们的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些画面:
返工塞车迫地铁、
迟到挨骂扣工资、
变态上司控制狂、
同事帮派小圈子、
人事体制感无奈、
工作任务无意义……
对于这样把人变成机器,毫无乐趣的工作方式,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厌恶,但无可奈何这是大多数人为了生存而不得而已的选择。这就是工作~吧(罢)!不工作,怎样维生呢?
很多人都认为返工上班是生活中必然的事实,无可避免。这种想法是因为我们很容易就把“上班”和“工作”混为一谈,错误的把工作等于了上班,其实上班是只工作行为上其中一种形式。
我们回看人类发展,在工业革命以前,我们人类的工作是没有上班的机制,朝九晚五的上班模式仅仅是现代企业为满足标准化、规模化的市场经济而产出的副产品,它不是从一开始就有,也就是说它也不会一直存在。随着企业组织与产出的架构变化,以及人工智能的人力替代,企业对岗位的需求将会面临巨大的变革。
只要我们用心细看,其实并不困难就会发现,企业规模逐渐变小,企业寿命变得短暂,优秀人才能持续留在同一企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按照商业发展的逻辑和企业们都正正发生的事实,许多学者都在相信,一个更有效益的新组织模式即将取替现代企业。
英国生物学家Matt Ridley在著作《世界,没有你想的那么糟》(The Rational Optimist: How Prosperity Evolves)中提到:“我们或许很快就将生活在“后资本主义”、“后公司”的世界了,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即兴地聚在一起分享、合作和创新,网际网路将帮助人们在世界各地寻找雇主、员工、消费者和客户。”如果工作的游戏规则从此改变,当人们不再是工作的机器,我们有可能就此摆脱固有的工作模式所束缚,拿回工作与生活的主导权,你会愿意吗?那么,现在代企业还能生存多久?未来的工作模式又会变成怎样?我们可以从商业最基础的本质去思考,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商业的本质
在人类文明早期的时代,男人负责狩猎,以获取食物,女人负责种植农作物和孕育小孩,然后把自己多余的资源换取自己缺乏的某些需求。从这个简单的例子里我们能看到,以物易物或是以能力换取成果,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角色、能力和成果,这就是最原始的交易逻辑,同时也打开了分工的合作模式。
然而,每个人的身份不同,所具备的优势条件也不同。为什么女人不去狩猎?男人不去种植?这些都不是既定的角色标签,也不仅仅是能力的高低问题,而是一种追求成果与效益的演化。
在一个小部落里有两个人,张三和李四。张三体形强大手脚灵敏,他捉一只免子只需要花一个小时,编一件衣服需要两个小时;李四相对纤瘦动作比较慢,他捉一只免子得花四个小时,编一件衣服需要三个小时。如果两个人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那么张三要获得一只免子和一件衣服需要三个小时,而李四则需要七个小时。但如果两人都只专注在自己相对擅长的事去做,尽管张三做两件事所花的时间都比李四快,但在捉免子和编衣服相较之下,张三更擅长捉免子,而李四则擅长于编衣服。张三捉两只免子只需要两个小时,李四编两件衣服只需要六个小时,要是张三把多的一只免子交换李四多的衣服,这样两个人都能同时获得一只免子和一件衣服,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各自省下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多出来的时间自然可以爱做什么就什么了。
这个故事的逻辑是基于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把人、组织或国家所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去产出他们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将这些产品交换,那整个体系的总价值才能达到最高。如果当我们把张三和李四的故事套用到自己身上,让自己把握并专注于个人擅长的技能上去做事,通过与他人交换的方式获得其他的需求,这样每一个人都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能获得生活上其他的需求同时得到更多闲暇的时间。因此,相对于自给自足的方式,分工和交换更能够提高个人需求的满足,同时得到更多的个人时间,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随着分工的细化和交换需求增加,简单直接的交换行为变得多向和复杂,在过程中出现多个中间节点的交换才能获取所需的物品。基于供给和需求的复杂性演化,一种被称为市场的机制应运而生。市场的作用是调配资源解决产出和交换的问题,让交换得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要使市场发挥功效,除了产出者和消费者之外,还需要多几个关键媒介参与于市场当中,其中有货币、价格和经销商。
货币的出现能有效让交换的行为跨越了品类、地域和时间,将生产出来的商品交换成货币,再用货币去交换另一个商品,同时货币还可以提早换取或储存,跨越了以物易物的时间限制。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在交换行为中货币只是一个媒介;而另一个媒介价格则是把商品内在价值的一种外在表现,价格取决于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当生产成本越高价格就会越高,当需求高于供给时,价格也会因应上升。
价格是一种实现资源调配的方法,反映当时的供给和需求的实际情况,因此市场价格会随时间上的供需而发生变化。当商品价格上升时表示着需要就该商品的产生量上增加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而当价格接近生产成本时,也就代表了该商品的产量接近市场需求,产出者也可以因应信息反应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经销商也是市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角色,他不是产出者同时也不是消费者,他是负责把商品流通到有需求的消费者手中的一个媒介。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经销商的角色看成是生意人,在商业发展的早期,生意人就是站在资源和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对资源进行供给和需求的调配。
因此,商业的本质可以理解为资源分配、资源交换、或是更加直接的称为交易(Deal),而所谓的商品则是指那些用于交易的劳动成果产物。例如上文提到张三捉的免子,在需求以外获得的劳动成果则可以成为了他的商品,在他把这些商品拿去进行交换行为时,这就是一种商业的活动。当交换规模越来越大变得复杂的时候,简单的以物易物的交换就演变成了较有效的于市场中交易。
如果没有商业,人们可能到现在还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那么就没有现在的上班工作的分工模式,没有了单一工作换取货币,没有机会享受生活范围以外的其他物质。商业是人类文明的基石,甚至可以说,社会分工越细、交易越频繁,人们物质文明就越丰富,经济也才会越繁荣。
顾佣与合伙,你会如何作出选择?
尽管商业的本质从未改变,但是实现商业的模式一直在演化。从石器时代的以物易物,到农耕时代的批量交换,到工业革命,再到互联网的线上交易,在多次的形式上的变化深深地影响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全世界商业活动巨大的变化,通过电子、机械取代了大量的劳动力,许多的劳动贡献者如农民、工匠因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而被迫到工厂上班,然后用在工厂上班换回来的货币,去市场购买生活所需的各种商品。工业革命持继发展,从事商业活动的各种组织,不管是负责生产或经销,为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这些组织逐渐成为了我们熟悉的一种形式,我们称之为企业。
工业革命初期,企业主要是工厂类型的生产组织,主要是通过机械和顾用大量工人,进行大规模的密集劳动;到了十九至二十世纪,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建立了更细化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理论,把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让单纯生产的工厂型组织演变成更细分的各种企业模型,如研发、开采、制造、运输、代理等等,让整个企业体系发展的渐趋成熟,成为了现代企业。
现代企业为了系统化、规模化的生产,同时塑造了现在人标准化的生活方式。朝九晚五,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五天,在部门里专职工作、每月领取稳定的工资。然而,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已经有两个世纪以上的习惯当中,也许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可是,商业形式和组织演化一直都随着时间而变化,我们也不可能永远朝九晚五的生活下去。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论,现代企业的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按照一定的人员编组和管理方式,实现社会经济的资源优化,同时提高效益和降低交易成本。企业运营本来就存在着一定成本,但只要运营成本低于交易成本,企业就会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过,随着全球科技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普及,市场上的交易成本不断降低。有一天,当交易成本贴近甚至低于交易成本时,现代企业的优势和价值就会逐渐失效,那些通过顾用员工操作管理的企业形式即将退出市场。
另一个把传统企业击退的,很可能就是人工智能的超算能力,云计算、大数据、SaaS系统、机械人等等。如果说,互联网经济改变了商业组织和交易方式,那么人工智能则是撤底改变各种计算方式、判断方式以及生产方式。
总有一天而这一天并不远,智能机械人将会全面撑控生产力,大量本来由人类负责的岗位都会被机械人替代。如果真是这样,那些被空闲出来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被空闲出来的人,难道就只有生产线上的劳动工作者吗?而你当前的工作岗位,就不会被取代了吗?你的自身价值是什么,企业非一定要花费成本来顾用你,才能运营?
面对时代的变迁,现存的企业必然地进行变革。以小规模形式的轻资产类企业越来越普遍,目的以控制交易成本,同时与人才建立一种暂时性的合作关系,通过设定共同目标利益的驱动,最大化地释放各自的能力,共享成果。这种现象称为「联盟」。「联盟」这种方式不仅仅发生在企业与人才之间,也会发生在人才与人才之间,拥有不同技能和专业背景的人,以合作伙伴的身分实现共同的商业目标,可以快速组成临时团队,当目标达成利益实现以后,团队即可解散,所有的参与者随即按照自己的意愿另立目标重组,甚至发现其他的新商机,带头发起、组织、参与。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联盟方式最大的优势除了省减大量成本,而且不限制于地域、时间、年龄、种族,更重要的是人才的释放,最终释放了每个个体的时间和能力,成就每个个体的价值,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 下一期,我们来探索一下「上班族」、「创业者」、「自由工作者」与「钭杠青年」的区别。 面对职场与生活,我们又如何幸福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