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家庭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的先辈们在教育孩子这个事情上有不少的心得感受,所以今天雷洛育儿研习社就来为大家总结一下中华文化中家庭教育的精华部分。快搬起小板凳一起来学习吧~
一、父母亲对子女的教育
1、父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l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父母想要把孩子培养好,却不知道约束自己的言行,那就是自欺欺人啦。清·张履祥《愿学记》
l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教导孩子应该是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
2、父母要教孩子走正道。
l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父母自己为人处世要节俭朴实,教育孩子要守正道有规矩。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l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爱孩子却不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其实是害孩子。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l 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富裕家庭教育孩子要注重道义,贫寒家庭教育孩子要注重节操。家颐《教子语》
l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有智慧的人都会勉励孩子设立远大的志向,而不是教孩子花言巧语;劝导孩子正直,而不是诡诈;示范孩子节俭,而不是示范奢侈;赠送孩子劝诫,而不是赠送财产。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l 养体开智以外,又以德育为重。家长除了重视体能教育和智力教育,更应该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清·康有为《大同书》
3、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教育孩子。
l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教导孩子要学会发挥孩子的长处,克服孩子的短处。清·魏源《默觚下·治篇》
l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父母要学会了解孩子的心理,就可以避免孩子孩子犯大错。战国·乐正克《礼记·学记》
l 使人不由其诚, 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 其求之也佛。使唤孩子不懂得遵从孩子的意愿,教导孩子也不考虑孩子自身条件,结果就会事与愿违。战国·乐正克《礼记·学记》
4、父母教育孩子时要使用方法和技巧。
l 爱之必以其道。爱孩子一定要讲究方法。清·郑燮《潍县暑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l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教孩子不能只用一种方式,要有所创新和变化。明·王守仁《传习录》
l 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土壤不合适树就不生长,孩子不想学,硬教也不可能较好。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补》
l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教育孩子一定要学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只要能让他喜欢所学的东西,那他就会情不自禁的学习,不断进步。明·王守仁《训蒙大意》
l 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要教导孩子有智慧,不能愚昧,可以教育孩子但不可以威吓孩子。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l 今教童子枣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教导孩子要学会用诗书来培养孩子的情怀志向,用礼仪来培养孩子的礼貌和仪容仪态,用阅读学习来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明·王守仁《训蒙大意》
5、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l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藏书万卷可以教导孩子走正道,富贵钱财给孩子反而会害孩子。 宋·黄庭坚《胡逸致虚庵》
l 不教不学,闷然不见己缺。不让孩子接受教育不学习,孩子就会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l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孩子小的时候不学习,长大没什么能力,长辈不教育晚辈,去世也没有晚辈会思念。《荀子·法行》
l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爱孩子却不教孩子,就是害了孩子。明·方孝孺《行善戒》
l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有工作不做就没饭吃,有学不上孩子就会愚笨。清朝·周希陶《增广贤文》
l 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句意: 说起教育,基本上指的是:体能教育、智力教育和德行教育,这三方面同样重要。 清·严复《原强》
6、要重视小时候的教育,把握教育的黄金时间。
l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孩子小时候养成的习惯, 就像天性一样, 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改变了。《大戴礼记·保傅》
l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枣故养正当于蒙。小孩子天真无邪,用正确的道理教导他他也容易接受。所以教育孩子要抓住孩子小的时候这段黄金时期。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l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人在小时候注意力容易集中,长大后容易被诸多事情烦扰,注意力会被分散,所以教育要趁早,不要错失良机。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l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善于教育孩子的人,一定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教的。北宋诗人林逋也在《省心录》
7、不要溺爱孩子,溺爱其实是伤害。
l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只知道吃得饱穿得暖,过得安逸舒服,不学习求知的人是没有人的思想意志的人。《孟子·滕文公上》
l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爱孩子太深,为孩子过于忧虑……虽说是爱他,实际上是害了他,物极必反。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l 父母常失,在不能已于媚子。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于溺爱孩子。汉·王符《潜夫论·忠贵》
l 孤犊触乳,骄子骂母。娇惯出来的孩子敢骂母亲,不懂孝道。 南朝·范晔《后汉书》
l 宠子未有不骄, 骄子没有不败。宠出来的孩子通常都蛮横,蛮横的孩子都败家。清· 吴楚材《古文观止》
8、父母要彼此配合,精诚合作。
l 父刚母柔,教养道合。 父亲严厉,母亲慈爱,教育孩子时就会意见相同,不生分歧。清·王夫之《周易内传》
l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在教育孩子上,父母要统一战线,观点一致,否则孩子会迷茫,不知所措。
二、父亲的教育
l 养不教父之过。生养孩子却不教孩子就是父亲的责任。南宋·王应麟《三字经》(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就深刻的演绎了这个问题)
l 为父者须详察此,子幼必待以严,子壮无薄其爱。作为父亲必须要注意: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管教,孩子成年后对孩子的关爱同样不能少。刘清之《戒子通录》
三、母亲的教育
l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母亲太过于仁慈,孩子就容易败家,因为小时候没有管教好。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
l 贤母使子贤也。有智慧的母亲会好好教育孩子。汉·韩婴《韩诗外传》
l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如果母亲喜欢骗孩子,就会得不到孩子的信任,自然也就教不好孩子。《韩非子·外储说》